發布時間:2012-04-1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5日,細雨紛飛,沿著盤旋的山路,我們驅車直奔位于延平區茫蕩山上的南平市延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生產基地。
剛進基地,就見一個幾米見方的大鍋在加熱。“給培養基消毒要通過這口鍋蒸煮。”同行的合作社負責人之一曹少明告訴我們,培養基是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的基質,能為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提供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種元素和生長因素。培養基的衛生條件要求嚴格,一旦發生感染,香菇便停止生長。
我們沿著一米多寬的石子路前行,山林蒼翠,流水潺潺。兩個山頭間的一片50多畝土地上搭建了數十個大棚,棚頂上還支著黑色的防曬網。“這就是合作社的香菇種植基地,這里海拔860米,溫度比山下低了5度左右,兩面是山,早晚溫差大,非常符合食用菌生長。”曹少明說,食用菌對生長環境比較“挑剔”,為此他們請專業技術人員考察過,才選擇在這里建基地。
延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于去年7月成立,由曹少明等4位來自延平區茫蕩鎮巖頭村的村民組建。基地現有10多個食用菌種,主要生產香菇、平菇等。
種植大棚里,白色的菌袋按照“井”字形整齊碼放,幾名工人正在轉移菌袋。最近天氣轉暖,菌絲生長很快,適時轉移菌袋,是為了讓菌絲呼吸到新鮮空氣,促進香菇生長。“再過兩三個月,這批菇就可以上市了。”曹少明說,天時、地利再加上先進技術輔助,每個菌袋產量可達1.25公斤。香菇一年種植兩期,每期20萬個菌袋,產量占了延平區香菇市場的“半壁江山”。
“將來,我們還要把香菇賣到國外。”曹少明不無自豪地說,合作社一期工程投資200多萬元,種植了50多畝香菇,吸收巖頭村剩余勞動力30多人。二期工程力爭擴大種植面積至200畝,除了滿足當地和周邊縣市的市場需求外,還將出口創匯。提及合作社的發展前景,曹少明一臉自信。(尚雪艷 陳玲 王國磊)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