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4-21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4月17日下午,筆者在綠寶菌業科技公司的大林鄉食用菌基地看到,該公司董事長鄧建正在食用菌大棚忙碌。如今,綠寶公司注冊資金已達到2200萬元。
1999年,鄧建與妻子加入下崗大軍。2000年,鄧建與妻子將兩人下崗的3萬元補償金和家里的全部積蓄拿出來,作為創辦公司的啟動資金。
“當時的經濟條件不好,食用菌行業需要的啟動資金不多,就走上了這條路。”鄧建說,他還清楚記得和妻子半夜到食用菌大棚查看食用菌生長的場面,第一次看到自己培育的食用菌長出菌子后的驚喜,在崎嶇的山路上背著食用菌行走十幾公里的艱難,在農貿市場渴望食用菌賣個好價錢的期待。
“看準的路,就要大膽往前走。”這是鄧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他建立了屬于自己的“食用菌”王國。
食用菌來自土里,難免會夾雜些許泥土,一旦不小心,就容易把雜質混入加工后的食用菌。
鄧建深知,食用菌的精選環節最容易出問題,為了防止食用菌內夾雜泥土,他要求工人在精選時用放大鏡,一個一個仔細篩選。
有關“三農”問題、食用菌栽培技術、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書籍堆滿了鄧建的辦公桌和書架。鄧建愛讀書,還經常帶公司員工赴外地食用菌基地“取經”。
10多年來,鄧建對食用菌種植加工技術的創新,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情。技術顧問請進來了,技術聯盟組建起來了,恒溫氣調庫解決了食用菌儲藏難的問題,牛糞加工成栽培食用菌的發酵基料“增效素”,大田雙孢蘑菇、姬松茸等20多個品種被相繼栽培成功。鄧建在黃金鄉建起“托牛所”,采用工廠化處理牛糞,變廢為寶。
在大林鄉食用菌基地的恒溫出菇室內,工人正把大批金針菇裝上車。這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只是鄧建在順慶區十幾個鄉鎮建立的眾多食用菌生產基地之一,其采取的是“公司+基地+科技+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周圍農民致富。目前,大林鄉合作社有社員132戶、大棚100多個,今年第一季度,產菇100多萬公斤。
如今,除了順慶區,鄧建還在南充境內的南部、西充以及廣安、遂寧、彭州、德陽等地建立了食用菌產業集群,輻射到了20多個縣、180多個鄉鎮。(陳麗璇)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