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国产老熟女狂叫对白

    專題推薦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豐收“菌”季,這里“菇”景獨好!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滿落幕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圓...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2025食用菌市場征訂季火熱開啟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龍江省食用菌協會第三屆二次理事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里...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2024 羊肚菌產業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大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藥用菌與林下經濟發展研討會

    第九屆木耳產業創新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食...

    湖北省食用菌產業的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

    發布時間:2012-06-2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湖北雖是我國食用菌生產大省之一,但并不是食用菌產業強省,與發達省市相比,食用菌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產業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分析湖北省食用菌產業現狀及特征,探索破解制約食用菌產業發展瓶頸的方法,提出科學合理的創新發展構想,對于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挖掘產業發展潛力,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食用菌量值基本狀況
      據相關部門資料統計,2001~2010年,湖北食用菌產業產量和產值規模呈現快速穩定增長趨勢,年均增長幅度分別高達14.62%、20.56%。2010年湖北省食用菌總產量達到109.29萬噸,總產值達到68.92億元,均實現歷史突破。目前,食用菌生產遍布全省約58個縣(市、區),成為部分地區的農業支柱產業。遠安縣以香菇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規模突破1億袋,產值超過5億元;武漢新洲區以雙孢蘑菇為主的草腐菌生產面積接近1 000萬平方米,白靈菇、杏鮑菇、香菇等木腐菌達到2 000萬袋,總產量達到11萬噸,產值達7.6億元。大批食用菌專業鄉鎮的出現,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
    食用菌品種結構及特征
      從品種結構來看,湖北食用菌品種資源豐富,共計20余種,不僅盛產香菇平菇、雙孢蘑菇、金針菇、木耳等大宗品種,還產有茶樹菇、秀珍菇、姬松茸、白靈菇等珍稀品種。此外,靈芝、天麻、茯苓等為代表的藥用菌品種,及以牛肝菌、羊肚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品種也有產出。其中,大宗品種產量占全省食用菌總產量的99.22%;而珍稀品種、藥用菌及野生食用菌品種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產量較少,還未形成規模化經營。此外,食用菌品種結構呈現“木腐菌為主,草腐菌為輔”的特征,導致食用菌產業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據測算,每生產1噸椴木香菇約消耗70立方米闊葉林,1噸代料香菇需消耗43立方米闊葉林。隨州現有林地50.28萬公頃,其中闊葉林資源面積為16.15萬公頃,林木蓄積總量1 206萬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不足5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0A,。按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隨州市食用菌最佳生產規模應控制在2 000萬袋。然而,據統計,2009年隨州市食用菌生產量為9 500萬袋,遠遠超過了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可以承受的范圍。
    食用菌產業區域布局及特征
        湖北食用菌產業歷經30年的發展,隨著食用菌品種結構調整和栽培資源結構變化,食用菌產業新興產區不斷發展,三大特色板塊基地初現雛形。香菇、木耳等木腐菌傳統產區,地處鄂西北,主要包括隨州、鐘祥、京山、南漳、寶康、房縣、荊門、宜城、谷城、英山等地,以隨州的香菇、房縣的木耳最具代表性;武漢周邊及平原湖區的草腐菌新型產區,雙孢蘑菇產量大幅度上升,以白靈菇、姬菇、杏鮑菇、草菇為代表,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栽培原料的種植格局基本形成,借助于地理交通、信息和加工技術的優勢,遂成為湖北省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亮點;鄂西南食用菌反季節栽培產區以宜昌市遠安縣為主,在嚴格控制椴木栽培,繼續擴大代料栽培,不斷拓寬栽培種類的基本原則下,逐步走向利用鄂西南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發展茶樹菇、香菇反季節代料栽培。上述三大特色板塊基地集食用菌菌種選育、標準化和規模化生產、保鮮加工、物流、銷售于一體,食用菌量值規模占全省的90%以上,出口額占全省的95%以上,已成為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
    湖北食用茵產業國內位次及出口貿易狀況
        湖北食用菌是我國食用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國內地位不容忽視。2001—2010年,湖北食用菌產業總產量穩居全國前十名。從品種來看,湖北香菇產量居全國首位,占同類產品的18.24%;其次是茯苓、黑木耳,分別居第二、第七位,占同類產品的36.20%、0.95%;此外,銀耳、滑菇、秀珍菇、靈芝的產量也居全國前十位。 近年來湖北食用菌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食用菌生產和出口大省,食用菌產品在湖北省出口創匯農產品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據統計資料,2010年湖北食用菌出口量達3.58萬噸,出口創匯金額5億美元,較2009年增加236.97%,占全省農產品出口創匯總額的30%,以上。2010年隨州香菇出口創匯同比增長近一倍,創匯額達2.6億美元,占全省食用菌出口創匯總額的52%,占全國出口創匯總額的200A。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湖北食用菌產業成效顯著,但從進一步做大做強這個產業的角度看,還存在以下諸多問題:一是生產經營分散,產業集約效益無法實現。據在湖北省香菇生產基地隨州市的調查,戶均種植段木香菇4 000棒、代料香菇3 000袋;雙孢蘑菇生產大多也以小規模為主,在新洲區的生產者中,戶均種植規模為280平方米,基本上都屬于作坊式的農戶生產。這種分散化的生產方式給產品質量控制、市場風險防御、產業穩定發展等帶來較大困難,農戶效益也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產業集約效益無法實現。二是生產方式較為粗放,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現象較為嚴重。三是食用菌市場流通體系不夠健全。雖然基本形成了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為載體,以農民經紀人、運銷商販、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集散、現貨交易為食用菌產品的基本流通模式,以原產品和初加工產品為營銷客體的流通格局。但是,食用菌市場流通規則尚未建立和完善,市場主體行為混亂無序,加之缺乏準確、快速覆蓋全國的市場信息網絡以及相關的市場預警系統,隱藏了較大的市場風險。四是食用菌加工水平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湖北食用菌初加工產品比重高于85%,主要是鮮銷(如平菇、草菇、金針菇等)、干制(如香菇、木耳等)、鹽漬(如雙孢蘑菇等)、速凍等方式。深加工產品極少,特別是許多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加工產品的開發更是嚴重滯后,加工增值占食用菌總產值不足10%,而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一般是30%~40%。五是生產成本加速上升,利潤空間被壓縮。調查數據顯示,2008—2010年主要生產要素成本迅速上升,2010年優質麥麩價格較2009年同期上漲15%左右,較2008年同期上漲超過25%,達到1’700~1 800元/噸;2011年木屑顆粒較上年同期上漲10%左右,每立方米達到130元。玉米芯、棉籽殼等價格也大幅度上漲。加上國內流動性過剩(過多的貨幣投放量)帶來的勞動力、菌種價格的上漲,食用菌生產成本增加,投入產出比由1:3下降到1:2,菇農利潤空間受到壓縮,生產積極性降低。
    做大做強湖北食用菌產業的對策
        湖北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立足資源環境特點和優勢,面向國內外市場,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以食用菌加工企業為龍頭,以農業科技為支撐,不斷延伸菌業的產業鏈條,大力發展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完善食用菌市場流通體系,全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現代食用菌產業,加快食用菌生產從大省向強省的轉變,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打造并完善具有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的食用菌優勢產業區域,促使食用菌綜合生產能力較大幅度提高,使得優勢產區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優質食用菌產品供應的重要基地,建成包括食用菌品種創制、良種繁育、標準栽培、高效物流、精深加工和技術服務,以及菌糠利用在內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對全國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湖北現代食用菌產業生產體系的目標。
    提高認識,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在思想上要提高認識,加強產業發展的規劃。湖北省各有關政府部門要從積極穩妥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角度出發,科學論證,統一一規劃,實行有序發展的行業管理與指導體系,在構建產業經營良性利益機制的同時,積極調動有關部門做好各項服務工作的積極性,創造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其次,強化食用菌產業政策扶持與財政支持。要實現湖北食用菌產業在一個時期內大規模、高質量地快速發展,必須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實施食用菌良種和農機補貼政策。應依據惠農政策精神,將食用菌生產納入到農業生產政策體系的范疇之內,制定和實施食用菌良種補貼和農機補貼政策,進而向栽培設施補貼延伸,擴大食用菌補貼的規模和范圍,提高補貼標準;二是實施食用菌龍頭企業專項補貼政策。對帶動食用菌良種繁育、專業化生產、工廠化生產和采用資源節約型技術的食用菌龍頭企業,應給予財政專項扶持;三是實施食用菌技術推廣支持政策。加大食用菌新型栽培技術推廣資金的支持力度,重點用于對配套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以及對菇農的科技培訓工作,促使良種良法配套,進一步提高配套技術的人戶率和到位率,強化新技術、新品種的集成創新。四是建立食用菌產業風險補償基金。聯合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金融機構,面向菇農發放貼息貸款或低息貸款,有條件的地區可向菇農發放生產補助或實施食用菌種植保險制度等,降低菇農經營風險。
    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改進,注重資源的集約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在資源與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必須正確處理產業發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實現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發展需立足省區自然條件和資源情況,考察論證國內外食用菌產業情況,提出實現湖北食用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思路。
      1.加強科學研發和技術改進,實現食用菌優質高產。通過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增加對食用菌科研工作的投入,重視食用菌新品種技術與專業科技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科研的技術創新能力,形成與完善優質高產的食用菌技術體系。
      2.培育新型替代原料,擴大生產資源及其循環利用。對此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努力提高當前食用菌栽培過程中林木與農作物秸稈等原料的利用效率,提高食用菌的生物轉化率,降低材耗;第二,加強對食用菌栽培后產生的廢棄物再分解與再利用的研究,推進食用菌產業向“清潔生產”方式轉變,減少環境污染;第三,加強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以“造用結合,動態平衡”為原則,建立確保資源增長的總量調控機制,嚴格按照新增林木保有量審批用材指標,以真正實現造林與用林掛鉤,森林生態社會功能獲得不斷提高,為木腐食用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3.加大先進技術的集成示范與推廣力度,提高質量和產量。食用菌優勢區域內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把此產業的技術培訓納入到日常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加強對先進技術的集成示范與推廣,運用發放宣傳材料,舉辦培訓班,開辦田問學校等形式,開展多種肜式的培訓工作,促使菇農掌握食用菌生產技術,提升栽培技術水平,為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充分利用有線電視網絡的宣傳作用,經常播出一些食用菌開發的專題新聞,把食用菌生產中的新辦法、新路子、典型經驗因地制宜的向全省推廣,引導食用菌產業向縱深發展。

    三、扶持龍頭企業,提升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水平
        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和精深加工水平低,以及加工轉化率不高是當前影響湖北省食用菌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此:第一要加大資源整合,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體,將散、小、弱的企業整合為大型企業(集團),實行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經營,不斷增強企業抗風險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第二要建立龍頭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將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納入中部崛起和湖北農業強省戰略規劃中,加大對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第三要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圍繞食用菌優勢農業產業,整合力量,突出重點,搞好企業與基地對接,不斷壯大龍頭企業。第四要利用新型科技成果和工業化裝備來武裝龍頭企業,逐步改變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環節的技術和工藝薄弱的現狀,不斷提高食用菌產品加工轉化率。第五要針對食用菌產品的深精加工和多層增值環節發展薄弱的狀況,全方位、多層次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借用外商的技術與資本優勢,加快壯大食用菌產品加工業。
    推進食用菌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促進食用菌產品的合理高效流通培育、完善食用菌產品市場體系,是推動湖北食用菌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現代菌業的重要環節。應采取政府、集體、農戶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設市場。要積極培育和完善食用菌產品物流主體,加強食用菌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食用菌重點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實食用菌批發市場用地等扶持政策,搭建食用菌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發展食用菌產品大市場大流通。
        1.建設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在食用菌主要產區和集散地,分層次抓好一批地方性、區域性的食用菌批發市場建設,打造具有較強輻射功能的專業性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傳統批發市場,重點培育一批綜合性產品交易市場,優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布局,形成以武漢市和出省主干線周邊大型綜合批發市場為龍頭、原產地批發市場為核心、專供出口食用菌產品交易市場為補充的多層次、多種所有制結構共同發展的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體系。
        2.加快食用菌產品的流通開放。加大農產品流通項目招商引資,著重引進跨國物流公司、世界知名食用菌產品加工企業和國內大型食用菌產品經營企業落戶湖北,促進生產要素快速集聚,投資建設食用菌產品物流園區,或直接從事食用菌產品流通,改善產品交易和信息服務系統,提高產品流通能力,以進一步提升湖北食用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3.健全食用菌產品流通信息服務體系。依托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交易平臺和商務網絡平臺,發布世界各國和我國重要食用菌產品生產與供應信息、科技成果信息、食用菌產品主產區的氣象信息、主要經銷商信息、主要食用菌產品產量信息、價格信息以及預測走向等,強化信息引導生產功能和溝通產銷銜接功能,實現菇農增產增收。
        4.是發展食用菌產品現代流通業務。鼓勵創新食用菌產品的交易方式,積極推行食用菌產品“銜接基地、連鎖配送、全程控制”模式,加快發展產品連鎖經營、直銷配送、電子商務、拍賣交易等現代流通業務,引導和鼓勵連鎖經營企業直接從原產地采購,與食用菌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以農產品流通發展帶動湖北食用菌產業的專業化、產業化和規模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5.加快食用菌產品流通隊伍建設。引導多種經濟組織和專業大戶參與食用菌產品流通,大力發展食用菌產品購銷大戶、經紀人隊伍,發展代理批發商和經紀人事務所,鼓勵一部分農民從生產環節脫離出來,專職從事食用菌產品販銷,帶動菇農進入市場。

    四、加強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食用菌產品質量是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決定因素,也是做大做強該產業的重要條件。建立完善的食用菌產業生態安全體系和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對于提升湖北食用菌產業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增收增效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根據各類食用菌的特點,加快制定和發布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促使標準體系的不斷完善。可根據綠色產品的質量標準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制定食用菌產品的相關生產程序;湖北可以根據各地方特殊情況,發布地方性的生產和質量標準,尤其是在主要原輔材料和生產環境的標準上,要加大質量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力度。
      第二,開展法規宣傳,使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觀念深入人心。通過開展“農業下鄉”、春季農業技術培訓、農業法制宣傳月等活動,采取辦培訓班、制作電視專題片、電臺熱線,舉辦現場咨詢會等形式,廣泛深入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辦法》
    《湖北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努力使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進村入企,家喻戶曉。
      第三,實行全流程標準化生產。保障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是關鍵,在提高人們認識的同時,狠抓優質食用菌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大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力度,以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為依托,在各地大力興辦食用菌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區,推動食用菌標準化生產。
      第四,開展投入品專項整治。強化食用菌生產投入品監管,是實現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農藥、菌種、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直接關系到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應當根據食用菌生產的季節特點,將常年監管與專項整治有機結合起來,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法律法規和技術培訓,提高經營者的安全責任意識,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和市場整治,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和使用高毒農藥行為,對農資經銷實行許可證制度,引導經營戶實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并建立購銷臺帳。
      第五,實施食用菌產品市場準入制度。每個食用菌產品生產基地都要建立質量安全保證體系,由有關部門統一發放認證卡,憑卡入市銷售。所有農產品必須納入信息數據庫,并取得質量安全身份證,通過網絡隨時可查。同時不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力度,擴大抽檢范圍和加大抽檢頻率,從農產品生產基地
    到城區各農產品批發市場、超市、農貿市場,抽檢品種包括各種蔬菜和水產品。
      第六,完善食用菌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立以市級食用菌產品質量檢測機構為中心,鎮級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為基礎的覆蓋全省范圍的農產品質量監測網點,建立健全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

    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公眾號

    更多資訊 ! 歡迎掃描左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微信公眾號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