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6-2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5月13日,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組采訪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的宜州市桑枝食用菌領路人——廣西宜州市宜源桑桿菌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韋孟娥,拍攝時長30分鐘的電視專題片,講述“食用菌種植大王”韋孟娥的創業歷程。
宜州市桑枝食用菌產業已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誰也不曾想到,桑枝食用菌產業在宜州由最初的“丑小鴨”變成現在的“白天鵝”。產品遠銷福建、深圳、廣東、香港等地,且供不應求。
取之不盡的桑枝給宜州市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宜州是全國桑蠶生產第一大縣(市),2012年全市桑園面積達30.5萬畝,年產桑枝達30萬噸以上。但是長期以來,農民把桑枝當柴火或者垃圾,堆放田間地頭,導致桑園病蟲害頻發。“早些年我下村做蠶繭生意,看到農民丟在田頭地尾的桑枝,覺得實在浪費,就想著怎么充分利用。”目睹“無用桑枝”,韋孟娥萌生了發展桑枝食用菌的想法。
近年來,宜州市依托豐富的桑枝資源,延長桑蠶產業鏈,積極培育桑枝食用菌新興產業。引導經濟能人發展桑枝食用菌,既做到桑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打造現代循環農業,讓企業、群眾在實施這一產業過程中充實了“錢袋”。2011年,宜州市生產桑枝菌棒達6016萬棒,產菇總量1505.6萬公斤,產值達1.5億元,利用桑枝6.25萬噸,占全市桑枝總量的25%。2012年新增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10個,截至4月底,全市生產桑枝食用菌菌棒2900萬棒,完成全年任務的56.6%。
政府引導扶持,竭盡所能服務企業。宜州通過招商引資和整合資源的方式,先后建成了宜源、天成、六坡、洛西、合寨和黃龍等6家規模以上食用菌企業;在慶遠、洛東、洛西、屏南等10個鄉鎮建成30個大型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思路,出臺系列幫扶政策,對桑枝食用菌生產企業和菇農,按生產規模在資金、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支持或優惠;提供信息、科技、資金、政策、法規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使一大批食用菌企業紛紛投產,產生效益;加強金融、經貿、土地、水電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有效解決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使企業不斷壯大;聘請福建的老菇農來示范、指導,解決產業發展遇到的技術問題;鼓勵從業人員外出考察及辦班指導雙管齊下,培訓食用菌從業人員。
“幾年前,我退伍回鄉,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到柳州、福建、等地考察,還參加了農民青年創業培訓班,學習掌握食用菌生產技術?!币酥菔袘c遠鎮廖哥山桑枝食用菌生產基地的覃波說。得益于學習培訓,目前覃波的基地年產菌棒300萬棒,年產值400萬元。
借鑒外地技術,吸收消化進行創新。宜州市在實現桑枝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過程中,甘當學徒,虛心引進浙江、福建等地的先進生產設備及經驗,結合實踐勇于創新。如該市創新性地建造了“移動式”機組制冷技術,既降低了種菇勞動強度,又減少了菌棒損失,每年可為企業和菇農節省500多萬元開支。正如韋孟娥所說的那樣:“起初做食用菌那幾年,數次失敗,還虧損了130多萬元。聽說福建做這個產業有幾十年的經驗。就輾轉拜師,請專家,常討教,終獲成功?!?BR> 創新生產銷售模式,鼓勵企業壯大規模。該市采取以商招商模式,引進外地企業,強強聯手,合力推進桑枝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宜源、黃龍、洛西、天成等幾家菌棒生產企業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造條件,增加生產能力;按照“企業(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生產模式,發動農民共同參與食用菌的開發生產,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商業運作模式,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參與農戶越來越多,紛紛與公司簽訂菌棒計劃生產協議,把菌棒帶回家中種植;利好政策措施的實施,使桑枝食用菌企業吃了“定心丸”,刺激了菇農生產積極性,帶動了全市10000多名菇農發展食用菌的積極性,助推了桑枝食用菌產業鑄就輝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