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23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記銅山區食用菌專家滕紹田
一提起徐村的食用菌發展,徐村人都打心眼里感激滕紹田。而他認為,能夠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滕紹田說:“說起感謝,我應該感謝徐村的父老鄉親,是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幫我實現了多年的愿望。”
一、為了發展食用菌產業拼搏奮斗了三十多年
1976年他從菌肥廠回到家,當時人們的生活還相當困難。自己今后的路子如何走,經過認真考慮,他下定了決心:利用自己掌握的食用菌種植的知識,帶領大家發展食用菌致富。他先利用自己的房子搞起蘑菇的栽培,并積極鼓勵各生產隊長,利用生產隊閑置房子發展食用菌。當年就利用各生產隊閑置的煙坑房種起了蘑菇,他無償負責技術指導。1982年集體的土地承包了,他立即辦起了食用菌學習班,現場指導生料平菇栽培,在他精心指導下,當年平菇獲得了好的收益。1985年,群眾大面積開始生料栽培平菇,為了解決不出菇的癥結,他來到河北省的農科院咨詢找出了答案。1990年,他看到徐村的食用菌品種單一,經濟效益也不好,通過多次試驗、論證,發現金針菇營養成份好,效益也好,也比較容易栽培,就開始整理了金針菇的栽培資料,他準備了原料,把大家組織起來,手把手的教大家搞金針菇制種。村民很快掌握了制種和栽培技術。1994年經過多次試栽成功后,全村推廣了高溫蘑菇。2008年他又投資十多萬元,建起了食用菌反季節栽培廠,開始反季節栽培,并積極向村民推廣。最近為了杏孢菇的栽培,他進行了五年的試驗終于獲得成功。
二、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在食用菌栽培技術上,他對村民毫無保留,每隔一段時間,他都要把自己學到的技術知識和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整理打印出來,在辦學習班的時候發給大家,并耐心地給群眾講解食用菌栽培要領,使大家在栽培上不走彎路。在平菇栽培時期,挨家逐戶上門指導,手把手教大家。在金針菇栽培時期,他把制種的技術寫成冊子,把大家集中起來教。在栽培時期要到農戶棚里,根據存在問題,現場進行指導,有時實在忙不過來,他就自己花錢請來專家到現場輔導。這三十多年中,請專家的費用、印制的技術材料都是花自己錢,自己掏腰包,沒有收群眾一分錢。
在食用菌推廣初期,每年都要把各隊種植大戶請到一起,交流栽培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對于困難戶,滕紹田無償提供菌種,分文不收。2000年,為了推廣杏鮑菇,他把自己購來的棉殼和培育的種子無償分給大家,讓大家搞試栽。滕紹田的試驗站,所有的實驗經費都是自付,在菌種、材料等方面無償付出了二十多萬元。他個人的感覺是,在這種奉獻的過程中,他收獲了快樂。
三、背著干糧闖市場
徐村的食用菌發展起來了,如何在市場上銷售成了一道難題。他背著干糧挑著平菇到了徐州農貿市場,逢人就宣傳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和做法。為此,他還準備了一個硬紙板,寫上食用菌的營養價值介紹,擺在攤子前面來進行銷售。到了中午,吃著自帶的干糧,喝上碗白開水就打發了一頓飯。由于全村食用菌產量大,徐州市場銷售不了,他又帶大家到天津、北京銷售。徐村的食用菌鮮菇上市時間集中,當時交通工具少,有爛菇的現象,為了食用菌的發展,為了讓群眾提高經濟效益,1992年,滕紹田第一個辦起加工廠,雖然后因各種原因經營三年后工廠關閉了,但卻給后人指出了一條路子。不久村里的好多能人沿著他的路子,在他的經驗教訓基礎上,開始辦起加工廠。到2008年,徐村建起30多家加工廠。這些加工廠引進了自動流水作業線,生產鹽漬菇,瓶裝罐頭、袋裝罐頭和開蓋既食的風味食品,產品銷售到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北、山東、河南和東北三省的等十幾個省份,為徐村的食用菌打開銷售市場。
四、生命不息 創業不止
滕紹田現在已到頤養天年的時候,但是,他還是希望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傳播給更多的人,,讓老百姓盡快增收致富。滕紹田說:“我是一名黨員,受黨的教育和培養。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普通群眾,我不能為新農村建設作多么大的貢獻,但是我要盡自己的力量添一塊磚、一片瓦。這是我的愿望,我將奔著這個目標一直奮斗下去,無怨無悔!”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