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年軍營的坦克兵成為一名蘑菇營銷戶,44歲的獨山港鎮韓廟村人楊衛明可謂是進行了一次華麗轉身。自從2002年開始從事蘑菇種植到后來進行蘑菇營銷,楊衛明以他敏銳的眼光和令人贊嘆的勤奮與誠信成為了一名蘑菇營銷能手。
1986年,楊衛明參軍來到南京,1990年3月退伍,隨后進入企業當了門衛。2002年,楊衛明因哥哥種植蘑菇而受到啟發,一心想干點事的楊衛明也決定嘗試一番。經過一番努力,他種植的蘑菇在第一年就獲得了好收成。初戰告捷更堅定了他進一步發展蘑菇生產的信心和決心,經過幾年的打拼,他的蘑菇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楊衛明開始尋求“兩條腿走路”的方式。“我們本地市場消化不了那么多蘑菇,蘑菇產出的高峰期,很多農戶的蘑菇都賣不掉。”楊衛明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開始考慮蘑菇營銷,在為自己增加效益的同時,也幫助附近種植戶解決蘑菇難賣的問題。起初楊衛明是小規模、小批量地收購蘑菇。“我當兵的時候在南京,知道在江蘇常州有個十分大的蔬菜交易市場,所以就利用戰友關系將收購的蘑菇販賣到那邊。”在營銷過程中楊衛明十分注重產品質量和信譽,因此贏得了客戶的青睞和好評。平時,楊衛明一有空閑就外出跑市場、靈市面、廣交朋友,為自己上規模發展蘑菇營銷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努力,他也有了一批固定客戶。在營銷過程中,楊衛明始終抓住市場這根主線不放,在鮮菇販銷中,看到市場對鹽水菇的需求量有增無減,他又開始經營鹽水菇。
從每年的11月初開始收購蘑菇至第二年的5月底,在這7個月的時間內,楊衛明每天收購蘑菇的數量最少不低于300公斤,最多的一天超過15000公斤,在我市所有的蘑菇營銷戶里,楊衛明的收購數量是最多的。楊衛明收購的范圍包括新倉鎮、廣陳鎮、獨山港鎮等地,7個月內的銷售額超過500萬元,僅每年的運輸費就超過20萬元。
隨著營銷業務不斷擴大,楊衛明也在去年擴大了自己的營銷收購站,投入了近20萬元增加了冷庫和鹽水菇基地。
在楊衛明的蘑菇收購站內,記者還發現了數十名正在整理蘑菇的人,他們大都是老年人。楊衛明告訴記者,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在楊衛明這里幫忙整理蘑菇每天可以獲取幾十元的報酬。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陸祥珍老人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訴記者,像她這樣歲數的人一般干不了其他的活,而在楊衛明這里,幫忙簡單地處理蘑菇,就可以獲得幾十元的報酬,讓她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物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