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安排,由農牧局牽頭、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實施了林下食用菌項目建設工作。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精心謀劃,按照“農業發展抓特色”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和發揮我縣廣闊的林地資源,探索適用高效的林下種植模式,以短養長。林下食用菌項目初見成效,成為我縣食用菌產業的一大亮點。
易縣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具備以下優勢。一是林地面積廣闊,氣候適宜。全縣山場面積廣大,有林面積達168.5萬畝,森林覆蓋率44.3%。適合開展林下食用菌種植的面積可達40萬畝。西部山區無霜期短,氣候適宜,豐富的林木資源及良好的氣候環境,為食用菌生產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場地和原材料。二是食用菌菌棒原料充足。雜木是制作食用菌菌棒的天然原料,有效成分可占到菌棒的70%以上。還可以節省菌棒的生產成本。三是栽培技術有保障。農牧局先后三次派技術人員到北京永樂鎮實地學習林下食用菌種植模式和栽培技術。經過多方聯系,政府出資聘請廊坊職業學院候桂森教授為我縣林下食用菌項目技術顧問,為食用菌產業順利發展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撐。
縣政府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資金上給予農戶支持,幾年來,縣政府2009年―2012年通過小額貸款、科技三項經費、科教示范項目扶持紫荊關食用菌科技示范園21萬元,通過項目出資打井6眼,安裝變壓器一臺。扶持龍灣頭林下香菇示范基地26萬元,用于基地菇農的菌棒補貼、菌種補貼、菌棒廠建設、設施補貼等全縣累計補貼50萬余元。食用菌種植農戶按標準給予一定的補助,給一時無力投入又想通過種植食用菌致富的農戶積極協調小額貸款,并在土地上給予政策扶持,主動幫助辦理各種手續,更好的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作用,使我縣食用菌產業得到穩定、有序、快速發展。
林下食用菌種植,生長環境要求較低,且設施簡易、周期短、見效快,全縣有林面積均可種植生產,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項目。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指導下,2009年引進林下食用菌項目獲得成功,同年10月底開始籌備菌種場建設。2010年,林下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10畝,種植菌棒10萬棒。2010年初菌種場投產,4月底開始供應菌棒。到目前,平均每棒純收入1元,畝效益1萬元。2012年林下食用菌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林地。經過幾年來的示范種植,以凌云冊鄉龍灣頭村為示范基地,農戶種植香菇的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市場前景極為廣闊。
當前,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良好的政策環境,食用菌產業巨大的市場需求,高漲的群眾生產積極性,緊緊圍繞國內外市場需求,以質量效益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示范帶動為載體,狠抓技術開發培訓和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工程,進一步完善以食用菌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采取龍頭企業帶基地、聯農戶的方式,努力擴大基地生產規模,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檔次,增強食用菌產業的外向度,加快實現由區域性特色產業向優勢產業的新跨越,開創我縣食用菌產業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