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頭頂發電站下種食用菌
“再過3個月,這個大棚就能用上自己發的光伏電了。”3月27日上午,在鄒城市香城鎮的一處杏鮑菇大棚里,山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營銷總監劉建力這樣介紹這個未來的光伏大棚:利用鋪設在大棚棚頂的光伏板進行發電,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按照設計,該項目一年可發電2400萬千瓦時,高峰時的發電量可基本滿足大棚日間用電需求。
由力諾太陽能電力集團投資建設的鄒城食用菌大棚2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于當日正式開工,位于鄒城市3個鄉鎮的幾十個食用菌大棚加入該項目,未來3個月,在這些大棚的頂棚上將逐步搭建起光伏板,6月底將全部建成并發電并網。
走進正在建設中的大棚,一排排碼放整齊的菌包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杏鮑菇。與常見的塑料薄膜覆蓋的農業大棚不同,這些蘑菇大棚的頂棚是鋼架結構,石棉板覆蓋。太陽能組件方陣安裝采用固定傾角安裝形式,并采用插入式專用光伏支架與屋面結合,因此大棚也完全可以支撐光伏太陽能板及其相關組件的重量。
“將光伏與農業大棚結合起來,鄒城項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農業大棚并網光伏電站,”劉建力說,在當前光伏行業出口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這種結合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據介紹,受歐美雙反影響,去年起,國內光伏產業被產能過剩的陰云所籠罩一路下滑,海外市場嚴重萎縮,國內光伏行業頻現虧損、裁員、減產乃至破產的消息,尤其是日前國內光伏大佬、全球四大光伏制造商之一的無錫尚德的破產更是給予了行業沉重一擊。盡快調整思路,抓住機遇重新起步成為依然堅守的國內光伏企業一致的選擇。
在海外,積極開拓中東、亞太、拉美等市場,在國內緊跟國家政策布局新項目,此次,力諾太陽能緊緊抓住去年2月國家工信部出臺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選擇了農業光伏電站作為絕地重生的重要支點。據了解,利用大棚棚頂建光伏電站可有效利用閑置空間,依靠自身發電解決大棚內部的照明、通風、供暖等設施的用電問題,等于在同等面積土地上形成了立體生產,實現大棚和電站的雙向收益,大大提升了增值空間。
為此,力諾太陽能投資1.7億元啟動農業大棚光伏項目,并積極爭取促成該項目入圍國家2012年第二批金太陽示范工程,享受到5.5元/瓦的政府補貼。“以此計算,預計6-8年可收回成本。”劉建力介紹說,山東是農業大省,中國是農業大國,光伏大棚模式如果能夠得到推廣,其經濟和生態效益都將不可估量。
據了解,該光伏項目的發電量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9000噸、減排二氧化碳2萬噸。此外,大棚還可以儲存雨水進行循環利用,可謂是集低碳、節能、環保于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生態建設項目。
大棚成片集中,作物適宜光伏開發,投資環境良好,市場前景廣闊……諸多條件的滿足,將國內最大的農業光伏電站并網項目的落地點指向了山東鄒城。近年來,鄒城的食用菌產業逐漸發展壯大,目前種植面積達到626萬平方米、年產鮮菇11.6萬噸、產值超10億元,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并已形成山東食用菌行業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而食用菌的生長特性也與光伏大棚形成了完美的契合。“一般蔬菜生長離不了陽光,要是大棚上面遮上光伏板肯定就不長了。”一位菇農告訴記者,但食用菌生長喜陰耐濕,屋頂遮陰反而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據了解,目前國家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將太陽能光伏生態大棚電站模式劃為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農業大棚無疑將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爭奪的又一個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