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五月初的大興安嶺乍暖還寒,在海拔最高的呼中區黑木耳養殖園區內,養殖戶們正收拾舊木耳袋、平整土地,熱火朝天地忙碌著。記者來到呼中鎮養殖大戶龐希江家的擴菌室,老龐正在擺弄木耳菌袋,他說:“我家去年的木耳沒包裝,都賣到了40多元一斤。今年擴大到20多萬袋,估計至少能收入30多萬元。”
由最早的十幾戶、30萬袋,到如今的上千戶、5000萬袋,呼中區的黑木耳產業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把資源管起來,讓百姓富起來”的發展戰略,依托緯度高、溫差大、土壤純凈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提出了“培育富民產業,打造寒地黑木耳之鄉”的目標。2012年養殖黑木耳5000萬袋,產量實現2982噸,創造產值2.36億元,職工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
對養殖戶實行“三個優先”,即優先提供金融貸款、優先提供養殖物資和優先入駐園區。積極協調電業部門,將養殖戶電費由每度1.1元下調為0.52元,為偏遠的47戶養殖戶架設了供電線路。協調郵政、鐵路等部門降低了黑木耳的郵寄費用。幾年來,呼中區為養殖戶提供貼息貸款1000余萬元、提供板方材1076立方米、小桿2760立方米、廠房場地8萬余平方米。
惠民、利民的措施起到了“蓄水池”作用。呼中區黑木耳養殖基地晉升為全省唯一“有機黑木耳種植科技示范基地”,并在碧水、呼源兩鎮新建了有機黑木耳養殖基地,標準化養殖基地面積達到408畝,黑木耳產業逐步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為提高黑木耳的質量、產量,呼中區與地區農林科學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長期合作,為養殖戶傳授技術,累計培訓人員1.8萬人次。組建食用菌科技服務中心和基層服務隊,對種植戶進行產前、產中、產后保障服務,重點推廣提前催芽、全日光栽培、小孔養殖等技術,改變了以往黑木耳的“傻、大、黑、丑”形象,使黑木耳呈現出個小、色正、形好、肉厚、味美的特點,兼有了優異品質和良好賣相。今年,呼中麥飯石黑木耳通過了中國農業大學的科技鑒定,售價也從原來25元/斤提高到現在的42元/斤。把黑木耳生意做到了北京的劉兆文對記者說:“我在北京市朝陽區開設的呼中區綠色食品專柜,年營業額40萬元,純利潤10萬元以上,讓大山里的黑木耳走上了京城人的餐桌,叫響了呼中黑木耳品牌。”
目前,呼中區黑木耳養殖協會會員4175人,占全區養殖人數的83.5%。還成立了兩家黑木耳養殖合作社。關興武是呼中區黑木耳養殖協會會長,也是呼中區第一個用添加麥飯石粉養殖黑木耳的人,他告訴記者:“如今耳農們抱團闖市場,區委區政府無償為麥飯石黑木耳合作社提供了發展基金10萬元,幫助建成了年產100萬袋三級菌包生產線。今年還將幫助解決300萬元銀行貸款,用于菌包生產線的擴建。預計今年全區黑木耳將達到5500萬袋,可實現產值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