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補貼政策:該調整一下了
在我國糧食的連年豐產中,農業補貼政策的激勵作用功勞不小。不過實施多年之后,一些政策的效果正在遞減,一些政策還顯示出負面效應,漸漸不適應糧食生產、農業發展的需要,需要進行改革調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表示,我國農業補貼政策已進入重要的調整關口。
我國當前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是最近十年才逐步建立起來的。新世紀之后,中央作出了“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和“我國總體上已到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針。
由此,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補貼支持農業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總體來看,目前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為主的價格支持是補貼支持農業的基礎性措施,對農民的直接補貼則逐步成為支持農業的重要方式。
上述補貼政策的陸續實施,標志著我國農業政策的全面轉型,其作用怎么評價都不為過。以糧食價格支持政策為例,這些年的實踐表明,這一政策在保護種糧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強糧食調控能力、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不過,任何政策都有一個出臺后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有一個隨著形勢發展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尤其是現行的一些農業補貼政策確實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程國強認為,是進入到了一個調整的關口期了。
價格支持是我國補貼支持農業的基礎性措施,不過現在這一措施面臨越來越大的難題。近年因農資價格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漲,糧食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糧價提高幅度卻始終滯后于種糧成本上漲速度,導致種糧比較效益持續下降,耕地撂荒和非糧化現象、糧食生產兼業化和副業化趨勢日益突出。
但是,如果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價,又將面臨市場扭曲加重、進口壓力加大、WTO規則約束加強等突出問題。另外,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直接補貼措施,則受政策認知、操作方式、補貼強度等影響,對糧食生產的激勵效應不斷消減,逐步轉變為純粹的收入轉移措施。
程國強認為,首先要明確農業補貼制度調整的目標。毫無疑問,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農業補貼支持水平仍然較低。如2007年~2009年,韓國、日本的農業支持總量平均相當于本國農業總產值的64%,美國為36%,歐盟、加拿大分別為32%和26%,而我國只有13%。
因此,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支持力度,是我國今后的必然選擇。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現階段我國還不能像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那樣,進行巨額補貼,更不具備全面、大規模補貼支持農業的能力。因此,現階段農業補貼制度的設計,政策目標不宜過寬過泛,必須集中力量解決目前農業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關鍵問題。基于此,現階段農業補貼政策的核心目標是保障糧食安全、確保主要農產品供給和促進農民增收;綜合目標則是確保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農業競爭力、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多功能等,須在實現核心目標的基礎上,統籌兼顧。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