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黃惠)一位普通的農民,從承包魚塘做水產養殖到發展食用菌產業,從成立殘疾人培訓基地到積極響應援疆建設,憑借著多年的默默努力他的名字已經深深地被眾人記住,他就是西青區王穩莊鎮小孫莊村農民——孫少起。
孫少起今年已經50歲了,精神矍鑠,沒有半點蒼老的神態。提起最早的一份事業,他打開了話匣子。自從初中畢業后孫少起就在村農技站工作,工作之余他發現水產養殖可以試一試,于是他承包魚塘干起水產養殖,一干就是30多年。為了做好這個事情,他定期向天津農學院專家求教,學習南方漁業養殖水質調整技術,培育出尼羅鯡等多個適合北方養殖的魚類品種。
水產養殖也做得風生水起的孫少起發現了食用菌產業的商機,通過引進品種成功培育食用菌。漸漸的,孫少起對食用菌種植愈發感興趣,不知不覺的掌握了很多種植知識。于是他積極響應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建設,來到號稱與“沙漠為鄰”的策勒縣。在當地非常艱苦的條件下,孫少起帶著他的員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建成了353個食用菌溫室大棚及其配套設施,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種植技術,首次在戈壁灘上成功種植出靈芝、茶樹菇等多個品種的食用菌。
當大家對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贊不絕口的時候,孫少起謙虛的說:“選擇農業,有人說我是神經病,但我創造出了新品種、新成果。農民高興,那我的選擇就是對的,既然對了就要繼續走下去。” 就這樣,這個普通的農民用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執著的奮斗在農業發展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