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蘑菇王的創業路
發布時間:2014-04-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孫立忠,今年48歲的他看上去很精神,古銅色的面容,渾厚的聲音、炯炯有神的眼睛,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純樸的農村人,也就是這樣一位純樸的農村人,卻保持著對食用菌行業不變的熱忱。
源于興趣,孫立忠研究食用菌技術20余栽,他是怎樣一個人,是什么讓他堅持從事食用菌的研究20余栽,他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翻開孫立忠的經歷,可以說是一本厚厚的食用菌百科全書,里面記錄著他從事食用菌研究的一串串閃光的腳印。
與菌結下不解之緣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1986年孫立忠偶然間從廣播里聽到關于食用菌栽培技術的信息,并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翻閱大量的關于食用菌技術方面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孫立忠與食用菌結下了不解之緣。
起初的創業是最艱難的,孫立忠也不例外。由于沒有菇棚,他先利用自家的房子搞起了平菇。為了讓平菇通風更好,保持它的溫度和濕度,他在屋頂上挖了四個通風口,雖然蘑菇生長的都不錯,但是天有不測風云,本來就是土坯房的屋子在一場大雨過后屋頂全塌了,這對孫立忠是個不小的打擊,那一晚他徹夜難眠,經過反復考慮,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兒來!
第二天,他就背上了行襄,開始了栽培食用菌的求學之旅,在“鐵嶺市食用菌開發中心”學習,孫鐵賢老師成了他的啟蒙老師,在這里,他深刻體會到食用菌發展的前景,于是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幫助菇農共同致富
1993年孫立忠在他的老家興城市元臺子鄉白馬村帶動了本村40多戶從事平菇栽培,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在他的幫助下每戶菇農,每年均增收1-2萬元。同時成立了食用菌技術推廣站,實現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免費為菇農傳授技術培訓、現場指導,與此同時他開始栽培白色金針菇,1994年栽培了1萬袋白金針菇,當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于是,他栽培白色金針菇的信心更足了,規模從1萬袋發展成為1995年的8萬袋,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1996年至2013年累計栽培180萬袋,每年鮮菇栽培量80噸,產品主要銷往遼西地區各大城市,產品供應不求,年創產值100萬元。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