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龍縣農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概述
安龍縣農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主要從事食用菌菌種制作、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現有社員103人,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3人,會計1人,出納2人,科技特派員4人,注冊資金200萬元。屬貴州省五個“100”工程“安龍縣金州出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唯一的食用菌企業,黔西南州“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主要企業,貴州省微生物學會食用菌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黔西南州州級扶貧龍頭企業,擁有自己的商標“貴義龍”,已經進行了“進出口備案登記”;3年多來合作社通過食用菌產業帶動周邊農戶130余戶,解決1200余人就業。
一、合作社的基本概況
合作社2010年12月成立,2010年3月合作社籌資在安龍縣龍廣鎮小場壩村通過示范種植取得成功,2011年通過在龍廣鎮周邊的小場壩村、爛灘村挑選部分有一定經濟實力、有干勁的農戶,由合作社出部分資金、農戶出部分資金共搭建出菇大棚11棟,進行6元/公斤的保護價收購,最后按照2元/公斤二次返利返給菇農,農戶種植后單棚純收入平均在2萬元以上,通過2010年、2011年的種植成功,2012年農戶參與種植積極性高,但是都存在資金問題,后來合作社與安龍縣扶貧辦和農行匯報,扶貧辦和農戶通過實際考察,在扶貧辦與農行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種植出菇大棚83棟,給農戶保護價0.7萬元/噸,涉及龍廣、灑雨、新橋等鄉鎮,參與農戶32戶,2013年收購鮮菇312.5噸,生產干菇29.3噸,實現產值527.4萬元,其中農戶鮮菇產值218.78萬,對菇農二次返利62.5萬元,菇農實際實現產值281.28萬元,農戶投入種植成本166萬,實現利潤115.28萬元,戶均純收入3.6萬。合作社實現毛利246萬,扣除包裝、廠房折舊、加工費、管理費等后合作社實現利潤100余萬元。 2013年合作社在龍廣、灑雨、平樂、錢相、興隆等地發展食用菌種植大棚300余棟、涉及農戶130余戶,將帶動就業1200余人。
二、合作社的運作模式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使合作社與基地和農戶聯為一體,形成了合作社帶動基地、基地帶動農戶的產業利益鏈,在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連心聯利、共同發展”的經營機制,進行“七統一分”的管理模式,即“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質量、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戶種植”; 這樣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合作社負責為農戶提供菌種、技術支持和大宗材料(大棚膜、甘蔗渣等)采購和鮮菇加工及加工后的市場銷售。
三、合作社成立至今的深得體會
合作社通過3年的運作,筆者認為,農民要致富,必須得靠產業來帶動,但是產業的選擇必須得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定,具體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從誠信來看:誠信很重要,可以說是企業成敗的關鍵點,產業要發展,就得靠一幫人、一群人,要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給別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能兌現的就不要亂承諾。
(二)從氣候條件、資源來看:與其它地方相比是否有優勢,是否適合該產業發展,生產出來的產品是否有競爭力。
(三)從勞動力成本來看:因為農業產業基本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筆者覺得農業產業適合在勞動成本較低的農村和山區發展,同時也是帶動農村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四)從經濟效益來看:農民是很樸實也很現實的,沒有經濟效益,你怎么介紹、推廣農民肯定是不做的,只有農民真正得到效益他才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