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規劃引導特色產業發展
近日,農業部發布了《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以下簡稱《規劃》),力圖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構建。規劃的原則和重點是什么?對我國新一輪特色農業的發展將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羅其友。
“開發區域特色生物資源,加快形成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是基本出發點。”對于特色農產品進行規劃的意義,羅其友認為,最重要的是,與優勢農產品相比,特色農產品具有更高的商品價值和市場規模,對于個體農民增加收入來說作用非常大,而且緊隨而來的加工、儲藏、運輸、營銷等關聯產業,都可以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
從國家層面上對特色農產品進行規劃有何必要性?羅其友認為,發布的《規劃》就是從專業角度對氣候、土壤與適宜作物等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并以政府信譽為區域的特色產業發展做擔保,從而引導社會資金、種植意愿等各方的投入,使地方政府抓農業、抓增收有了明確的抓手,農民種什么也有了明確的指南,甚至投資者也有了明確的目標。
作為指導特色農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羅其友認為,《規劃》的建設重點可以概括為“完善布局、升級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規劃》提出,要將特色農產品盡量集中布局在原產地或者具備最適宜的自然生態條件的地區,加快培育特色農產品優勢產區;強調依靠科技支撐實現產業升級,加強種質資源馴化,增強特色產品的品質優勢;建立完整特色農產品產業鏈體系,深度挖掘特色農產品增值潛力。“特色農產品發展過程中要防止過度開發,同時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羅其友說。
產銷銜接好是實現特色農產品增值和特色產業增效的前提。羅其友認為,通過整合現有品牌資源,加強品牌宣傳,發揮品牌效應,以及建設特色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及交易區,促進順暢銷售是《規劃》的一個核心任務。
《規劃》發布之后,如何保障實施受到大家普遍關注,對此,羅其友認為創新機制,完善政策,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是保障《規劃》實施的主要措施。
特色農產品發展對農業金融和保險機制提出了較高要求,要鼓勵多渠道資金合作建立多種擔保組織和基金,真正解決農戶和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特色農產品保險機制。扶持政策方面,現有惠農政策應該盡可能把扶持區域特色產業和發展“一村一品”納入其中,并逐步規范化。此外還應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通過建立瀕危特色物種資源保護區和珍稀動植物品種繁育基地,確保特色農產品發展的生態安全。”羅其友說。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