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蘭屯市菌農座談會暨黑木耳新菌種介紹會正式召開
發布時間:2014-10-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姬丹丹)近日,“內蒙古扎蘭屯市菌農座談會暨黑木耳新菌種介紹會”在扎蘭屯市正式召開。扎蘭屯市政協調研員、黑木耳辦公室主任牛長嶺,產業化辦公室書記、黑木耳辦公室副主任李劍,扎蘭屯市各鄉鎮菌農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還特邀到伊春友好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隋進清和主任陳麗霞到會。會議由李劍主持。
“內蒙古扎蘭屯市菌農座談會暨黑木耳新菌種介紹會”分析了當前黑木耳產業發展形勢,并就菌農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問題展開討論,同時也交流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通過隋進清所長舉重若輕的分析和深入淺出的解答,與會菌農打開了話匣子,與專家暢所欲言。
會議詳細討論了在接菌、養菌、滅菌中常見的細節問題。滅菌要無死角,遇到鏈孢菌就要做到早發現,早消除,反復處理。在噴灑多菌靈時要讓水浸土壤三公分后才能達到徹底滅菌效果。在育菌時要創造無污染空間,保證隔離雜菌、不留死角, 盡量向“手術室”式的無菌思維貼近。另外,專家不主張二次使用感染過鏈孢菌的“鋸末子 ”。
養菌要精心管。菌室要注重通風,確保充足的氧氣。此外,在養菌中,務必要加強管理。
接菌要選好菌種。牛長嶺指出,我市是呼倫貝爾黑木耳核心區,我們要改變產品賣不上價,和銷售上吃虧的局面,就要因地制宜的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優質菌種。他說,長期的實踐經驗證明,引進的菌種沒有保障。因此我市與伊春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呼倫貝爾市森寶食用菌研究所”,并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研制出森寶1號(多筋)、森寶2號(半筋)、森寶3號(無筋)三個適宜呼倫貝爾地區栽培的黑木耳新菌種。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關于栽培模式問題,隋進清提出了“小棚栽培模式”,它的優點在于菌包可以提前下地,而且成本低,溫濕可控。他說要改善扎蘭屯以往的粗放培育模式,就要依靠科學方法。搞“小棚新模式”試點,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旦成功,推廣開來將帶來巨大的效益。
最后,牛長嶺肯定了此次交流的成果,并做了總結。他說,菌農不要只求大、求規模,要量力而行。能管多少就培育多少,努力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今年,黑木耳價格較往年有所滑坡,廣大菌農要正確認識市場價格波動,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耐得住市場鍛煉。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