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七種模式勾畫發展路線圖
發布時間:2015-01-04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近日,農業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次發布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探索與實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發展報告》,將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經驗歸納提煉為七種模式,為相同區域、相近發展階段的地區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可供借鑒、可以復制的路線圖。
黑龍江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模式。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主要目標,逐步形成以大農機、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為主要特征,高度機械化的勞動節約型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模式,適宜在我國人均耕地資源相對較多的吉林、黑龍江、新疆天山北麓等地推廣。
陜西延安市節水生態農業建設模式。以生態友好和水資源高效利用為主要目標,以旱作節水技術和循環農業技術為支撐,逐步形成了以旱作節水和綠色生態為主要特征,勞動密集型節水生態農業建設模式,適應我國西北等水資源緊張、農業勞動力資源較多的干旱半干旱地區。
貴州湄潭山區特色農業建設模式。以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為主要目標,逐步形成以布局區域化、生產基地化、產品優質化、產業一體化為主要特征,以技術支撐的勞動密集型山區特色農業建設模式,適合生態環境優越、山地資源豐富而產業基礎薄弱的西南、華南、華中等山區現代農業發展。
浙江慈溪“兩區”農業建設模式。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和提高土地產出效益為主要目標,大力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逐步形成了以高效生態精品為主要特征,穩糧增收有機結合的土地集約型“兩區”農業建設模式,適合人多地少、工業化城鎮化水平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
河南永城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模式。以均衡提高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產出率為主要目標,逐步形成了以規模種植、就地加工、產銷銜接為主要特征,機械密集和資本密集并重的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模式,適宜在地少人多、耕地條件好、產業發展有基礎的中部地區推廣應用。
天津市武清區都市農業建設模式。以穩定發展“菜籃子”等產品和開發農業多種功能為目標,逐步形成了以服務城市、宜居生態、優質高效、觀光休閑為主要特征,土地集約型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模式,在我國大中城市郊區現代農業發展中領先一步。
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草畜平衡農業建設模式。以促進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大草原保護力度,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逐步形成以天然生態主要特征的土地密集型草畜平衡農業建設模式,適應人均草地資源豐富的東北、西北等牧區。
農業部發展計劃司有關人士表示,自2010年以來,農業部分兩批在全國范圍內認定了153個現代農業示范區,成為推動當地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有力抓手,初步展現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帶動力,為引領區域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