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戰者,求之于勢
—記江蘇華蘇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夕榮
本刊記者 姬丹丹
2014年11月30日晚,記者一行來到了鹽城華蘇亞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豐新廠。在現場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們都在為了即將啟動的杏鮑菇、靈芝流水線加班加點。在一群工人中間,一位個子不高,身穿休閑西服的男子看到記者就迎面而來,他就是江蘇華蘇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夕榮。雍容、微笑、熱情,透過那洞悉市場風云的眼睛,剎那間,記者捕捉到他的謙和、睿智、深遠與堅韌。
錢夕榮,江蘇丹陽人,談吐中透著南方人細膩的思維,也透漏著雷厲風行的作風,今年55歲的錢夕榮有著“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做過雨傘、塑膠、房地產……每一個行業他都做得很成功。2010年,錢夕榮將下一個目標瞄準在食用菌產業上,經過4年在行業的浸染,錢夕榮與食用菌解下了不解之緣。記者與他談起蘑菇,杏鮑菇、靈芝、草菇、秀珍菇……他如數家珍。這些年,他以極大的熱情和豐富的知識,忘我的工作干勁成為我國食用菌行業的佼佼者。
利用科技化栽培,讓小小杏鮑菇打開了大市場
錢總告訴記者,公司本著高科技、高效率、高設施、綠色健康、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等運轉模式,利用本地大量廢棄的花生殼、玉米秸稈等作培養基的工藝,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這種杏鮑菇口感鮮美、氣香濃郁,很受市場歡迎。
“種植杏鮑菇,一般都是經過拌料、裝袋、滅菌、接種、培養、出菇、采收和包裝八個環節,經過兩個月的時間,就能長出品質和口感優良的杏鮑菇。當然,我們這兒是循環種植,所以每天都能有近9噸的杏鮑菇銷售出去,主要銷往北京和常州。”公司技術總監李吉園說,因為是利用回收來的農副產品的下腳料作為主要的培養基,所以種植出來的杏鮑菇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的綠色產品。“杏鮑菇對于環境要求比較嚴格,菌房的溫度必須維持在15攝氏度左右,溫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產量。”錢夕榮一邊指著菇房內的控溫設備一邊說,種植杏鮑菇,主要就是要控制菌房里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和通風情況,一般每年的5月至7月,由于氣溫高,而菇類都是鮮貨,在夏天不能存放太長時間,所以是菇類銷售的淡季,其他時間都是處于一個相對平穩的銷售期,沒有什么太大的風險。“等到9月份,剩余的5棟廠房也都可以竣工投入使用,將為公司帶來8000萬元的收益。”錢總自信滿滿地說。
要做到步步為營,才能更好地占領市場
華蘇亞公司自2010年投產以來,目前已經達到日產杏鮑菇30噸的水平,成為目前國內日產能較大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但錢夕榮董事長并不滿足于目前的所取得的成績,經過多方研究和市場考察,于去年引進了靈芝栽培技術做起了靈芝生意。
記者在公司靈芝大棚內看到,工人正在忙著收集孢子粉。錢夕榮告訴記者,當靈芝生長到破壁產粉階段,每到午夜12點至凌晨3點,靈芝就會噴出孢子粉末,而正是這種粉末,在市場上的價格比靈芝本身還要貴。一般情況下,孢子粉一克能賣到150元,一天能收300克左右,一噴就是20天,現在已經有許多廠家與自己聯系收購孢子粉,可謂是供不應求。 目前,,這一輪的靈芝栽培共有1萬個培養包。2014年2月份種下這批靈芝,經過80多天的生長和培養,終于能夠進行銷售。
錢總提到,公司引進新品種靈芝種植,亦是對新品的開發,也能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目前華蘇亞是江蘇地區惟一一家工廠化培育靈芝的公司,在種植的6種靈芝品種中,有食用靈芝、造景靈芝、盆栽靈芝等,最終錢夕榮將選擇其中的3個品種進行規模化培育。公司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靈芝生產過程中,基本沒有浪費的東西,而且生長包可以二次長出靈芝。雖然目前國內靈芝市場一片看好,但錢夕榮卻并不急于放開手腳大干一場,而是要做到步步為營,才能更好地占領市場。
下一步,公司在依靠科技擴大靈芝工廠化示范栽培的同時,以后還要將此做成靈芝盆景,并冀望以此帶動農戶種植靈芝,推動靈芝產業的發展,為壯大丹陽市食用菌產業和帶動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強強聯手 構建食用菌全產業鏈
錢總與記者談到,為提升產品附加值,公司已與中科院和中國科協的有關部門達成初步協議,準備由其牽頭在公司成立一個院士專家團隊,擬開發杏鮑菇、靈芝的系列深加工產品。主要是開發杏鮑菇餅干、杏鮑菇飲品、杏鮑菇化妝品、靈芝袋裝茶、靈芝粉膠囊等,力爭使新產品的年產量分別達到30噸和20公斤。項目完成后,華蘇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杏鮑菇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產值將增加10倍,年產值達到1.5億元,使公司形成生產、銷售、加工一條龍的食用菌產業鏈。
同時,金羚紙業公司與江蘇華蘇亞生物科技大豐有限公司跨界聯姻,2014年8月雙方企業總投資6.3億元,興建食、藥用菌研發、栽培、生產、銷售一條龍等項目,經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目前一期工程流水線正式啟動,等項目全部建成后將實現銷售3億元,吸納就業崗位1500個,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有力地推動園區落后企業合作重組,做大做強。
目前,公司依照“資源本土化、生產專業化、產品品牌化、管理精細化、組織合作化、經營市場化”的工作思路。基本構建了“一廠一社一所”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框架,即日產32噸杏鮑菇工廠、200余戶農民組成的蘇亞食用菌專業合作社3個和由江蘇農科院技術支撐的華蘇亞食用菌研究所。
把好質量關 把企業發展好
產品的質量是企業品格的最好印證。錢夕榮認為,質和量是一對孿生兄弟,有質的量才是真正的量。他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此,他提出了“即使點滴細微之處,品質也一樣卓越不凡”的口號。在華蘇亞公司,我們看到了他們的“質量環”。從源頭做起,把好每一道質量關,緊密的質量環保證了每一件產品的高質量。
面對企業這幾年在行業里所取得的成績,錢夕榮總是很低調地說:“我是忘記過去的人,一切向前看。華蘇亞從建立到現在,沒有貸過國家一分錢,完全是從小一步步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的每一個客戶和朋友都是我們的銀行,我們用‘信譽第一,人格至上’的原則將他們維系在一起,大家精誠團結,共擔風險,共同發展。”
錢總最后跟記者談到,自己一直來信奉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進則退”這句至理名言。整個社會都在飛速發展,技術、服務理念都不斷的更新,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記者看到,蟄伏、轉身,振翼騰飛,如今的華蘇亞生物在經歷幾年風雨征程之后,正在錢夕榮總經理的帶領下蓄勢而發,趁勢而起,所留下的只有那愈飛愈高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