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農業廢棄物秸稈其實也是“寶”。利用玉米、棉花、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秸稈可以栽培平菇、雞腿菇、金針菇、雙孢菇、姬松茸等20多種食用菌,且投資少,效益高,技術易掌握,市場前景廣闊。生產實踐證明,每1000公斤秸稈可生產600--900公斤鮮菇(品種不同,產量也不同),產值可達2500元-3000元以上,超過同等糧食價格。建一個200平方米大棚,一個生產周期3-4個月,可創產值20000元以上,投入產出比可達到1:1.5-2左右。
秸稈食用菌效益高,而且生產食用菌的廢料還有三大用途:一是再用來栽培雞腿菇、草菇等其他菇類。原料循環利用,節省資源,降低生產成本。二是用來做菌糠飼料。菌糠在食用菌菌絲的作用下,將原料中非蛋白氮合成菌體蛋白。提高了蛋白含量,同時菌絲體將原料中的纖維素進行酶解,提高畜禽對粗纖維的消化率,具有菌絲香味,適口性強更易畜禽消化吸收,開辟了新的飼料來源。三是菌糠中含有各種微量元素,及殘留其間的菌絲殘體含有豐富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有機質,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改良土壤的空隙度,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稍加處理即可以作為優質的有機肥,直接施入農田,果園,促進農作物,果樹增產。通過這樣綜合利用,可以形成“秸稈---食用菌---有機肥或菌糠飼料---還田---作物增產”的農業資源良性循環。
隨著農林廢棄物栽培食用菌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可大力緩解我國農村地區夏、秋季節焚燒秸稈和環境污染問題。而且可以改變農民過去單一的種植增收模式,開辟新的增收渠道,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