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同等高度,很多地方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放在了經濟發展的首位。
浙江省慶元縣是我國最早人工栽培香菇的主產地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在進行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中,該縣也是最早提出食用菌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同步進行的示范縣,在轉變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式過程中,總結出很多創新模式和新經驗,實現了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日,筆者走訪了被譽為“中國香菇之鄉”的慶元,探尋這個以香菇為農業主導產業的縣級城市,如何利用當地的自然生態資源,著力打造“以生態環境優勢為基礎、以香菇為媒介”的生態、休閑、養生名城。
慶元香菇產業也經歷了從小農粗放式生產到資源節約型發展的轉型之路。據該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總工程師葉長文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全縣香菇產量只有149萬棒,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到1996年香菇產量達到最高峰1.67億棒,當時香菇總產量占到全國的六分之一,香菇經濟占到全縣GDP的50%以上。慶元香菇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當地菇農為了擴大生產紛紛上山砍伐,致使縣里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更為嚴重的是,大肆砍伐破壞了當地的生態自然平衡,致使山體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時有發生,造成了房屋、人員的重大經濟損失。
痛定思痛。慶元縣委、縣政府調整了戰略部署,制定了“壓縮香菇種植規模,大力植樹造林,積極發展農業和第三產業,走生態立縣,工業立縣”的發展規劃,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控量提質發展戰略(每年香菇菌棒控制在1億棒以內),走精深加工、產品繁衍道路,以提高附加值。幾年時間下來,慶元香菇產量雖降低了,但通過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以及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大力挖掘香菇文化內涵,使得慶元香菇的品牌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使慶元香菇成為中國食用菌行業第一品牌。
慶元香菇產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也成為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典范。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正確處理好食用菌產業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在發展食用菌產業過程中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由過去單純追求數量規模向提高質量效益轉變,由依靠拼資源拼消耗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習總書記曾提到,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我國食用菌產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必須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有機融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終實現產業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常在的最美中國夢。(文/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