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在楓樹上種黑木耳嗎?在都昌縣東北角有個大港鎮漂水村,村支書謝衛兵帶領8戶村民買來60萬斤楓樹,把楓樹鋸成1.1米高的木樁,然后往木樁上打洞,灌進菌種,種出單片小黑木耳。這種黑木耳產量雖不高,但銷量供不應求。1.5斤干貨泡發后,可做出30桌喜宴。口感好,肉質脆滑,已成為當地知名旅游特產。
自掏腰包試種黑木耳
謝衛兵今年43歲,2012年,擔任漂水村村支書。有著20多年村干部工作經驗的他,深知農戶最需要的是創收。謝衛兵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聽到打工回村的人說,浙江有一種黑木耳,個頭很小,但經濟效益很不錯,就是種植難度有些大。“難,不怕。”謝衛兵想,只要品種好,精心栽培,一定可以成功。就在當年,謝衛兵自掏腰包,第一次買來3萬斤楓樹,大膽試水種植黑木耳。
為了種好新品種,謝衛兵特意從浙江請來一位老師傅,跟著他一起,先將楓樹鋸成1.1米高一段的木樁,然后在木樁上打洞,將買來的菌種灌進去。每天,謝衛兵都要給木樁灑水,確保足夠的水分。有的時候,天氣比較干旱,謝衛兵會半夜起來,跑到田地里,看黑木耳是否缺水。
帶領農戶一起種植
第一年試種,謝衛兵賺了。“買楓樹花了6000多元,人工菌種水電花8000多元。買來3萬斤楓樹,收獲了400多斤干木耳。”按照市值70多元一斤,謝衛兵純賺1萬多元。附近村民看到后,主動找到謝衛兵,要求跟著他一起種植黑木耳。
說起來容易,但其實黑木耳種植是有風險的。謝衛兵把種植風險告訴村民,因為下菌種后,需要有陽光,也要雨水,對天氣地形都有要求。否則,產量跟不上,很有可能會虧本。經過考慮,有不少農戶還是決定跟著謝衛兵一起種植。第二年,他們進來更多楓樹,換了一塊田地,將所有鋸好的木樁豎起來,對排放,還在木樁上搭建了一個簡易噴水設備。記者在黑木耳基地看到,為了增加產出,每次鋸木多出來的長度不一的小木樁,謝衛兵不舍得扔掉,而是仍在上面打洞,放些菌種,“能產多少是多少,不能浪費。”第二年的產量也不錯,每個農戶都比種植水稻的效益高。目前,有8戶村民跟著謝衛兵一起,總共買了60萬斤楓樹。
成為當地知名旅游特產
連種3年,謝衛兵已經摸索出種植這種黑木耳的方法。由于口感好,每年收獲后都供不應求。謝衛兵給黑木耳取了個名字,叫大港黑木耳。如今,大港黑木耳已經成為當地知名旅游產品。謝衛兵還帶領農戶種植了竹蓀菇等其他經濟效益高的作物,村民都喊他致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