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東豐縣大興鎮新勝村一組王德富家的平菇再次迎來產菇高峰。自2007年開始進行平菇種植以來,這一產業項目如今已成為王家的特色增收產業。
隆冬時節,記者來到了位于東豐縣大興鎮新勝村一組王德富的平菇種植溫室大棚。映入眼簾的是溫室棚內霧靄蒙蒙,一垛垛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蘑菇升柄展傘,王德富與妻子正忙著將已經進入收獲期的平菇進行采摘和裝箱,新采的蘑菇被整齊地擺在一旁,一派豐收景象。王德富的蘑菇主要銷往東豐及遼源兩地的農貿市場,入冬以來,他們每天僅發往東豐的平菇就有三四百斤。說話間,王德富手指輕動,將菌袋外多余的菌根剔除,細細地打理著提高生活水平的“致富傘”。
由于栽培食用菌的利潤比玉米高很多,從2007年開始,王德富先后投入30余萬元蓋起了三座溫室大棚,從培料、滅菌到接種,整個種植過程,王德富都精心打理。如今,這三座溫室大棚可年產平菇4萬袋、8萬余斤。“這個怎么算都比種地收入多一點,種一畝地的收入只有1000來塊錢,扣一個棚子頂兩晌多地,而種植蘑菇一年能掙五六萬。”王德富的心里有筆賬。
王德富的致富門路也讓身邊的村民看到了“錢途”。眼下正是冬閑時間,以往在家“貓冬兒”的村民也來到王德富的溫室大棚幫著忙里忙外,一個冬天下來,也有一筆不小的收入。同村村民赫榮芹以往冬閑的時候除了打麻將,就是上別人家串門子。自從來到王德富家的大棚幫工,一個月能掙八九百塊錢,整個冬天算下來也能掙上四五千塊錢。
近年來,在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群團組織的推動扶持下,遼源市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現已初步形成食用菌科研示范、菌棒生產、食用菌栽培、食用菌加工、廢棄菌料回收利用等環節完整的產業體系。目前,遼源市食用菌產業規模達到1000多萬袋,種類涵蓋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榆黃蘑等。其中,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等品種已實現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