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玉溪鎮五通村鑫源農業的雙孢菇種植基地,6座整齊干凈的白色大棚沐浴在陽光中,與其身后環繞的小山交相輝映,隨之一股泥土的清香撲鼻而來;走進大棚里,看到一個個戴著“帽子”的小白菇從菇床上悄悄地探出了頭,三名中年婦女正在采摘,她們動作嫻熟,往下一摁,輕輕一扭,小小的雙孢菇就脫離了菇床。
“這個基地就是大學生村官黃曉利牽頭創辦的喲,這個姑娘真不錯,吃得苦、干勁足,主動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我們全村人都喜歡她。”村里的貧困戶楊光群迫不及待地說。在玉溪鎮五通村,提起大學生“村官”黃曉利,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都稱贊她是好村官、好干部,是她帶領大家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尋找致富項目 帶領村民脫貧
“選擇了村官,就必須在村官的崗位上有所作為。”黃曉利說。 2013年7月,懷揣著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夢想,黃曉利當起了五通村的村官。作為大學生村官的她,積極協助村“兩委”管理村中事務,積極投身到新農村建設中,為村里經濟建設出謀劃策。
“要想走好‘致富棋’,關鍵是要發展集體經濟,引領村民共同創業。而我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更是責無旁貸。”黃曉利說。今年7月,潼南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黃曉利是心急火燎,鉚足全身勁干工作,一刻都不敢怠慢,因為,五通村是玉溪鎮的重點貧困村,全村有3339人,其中村里建卡貧困戶134戶,貧困人口還有437人。
在精準脫貧工作啟動后,黃曉利天天進村入戶了解情況,在與百姓談心中,她發現村民發展經濟和創業致富的愿望十分強烈,但是,由于思想的束縛、資金的困擾和曾經失敗的例子,使村民對自主創業存在著不敢嘗試、害怕失敗的心理。
為了尋找致富項目,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黃曉利和其他幾名村官幾經走訪后,一致認為村里剩余勞動力多,就是缺少產業帶動。為了盡快選擇出一條能幫助村民持續致富路,黃曉利像注射了興奮劑一樣,跑農業公司、企業及各種基地或種植場,廣泛收集各方面的種養殖信息和市場供求量,同時結合貧困村的地理條件及產業發展規劃,經多方考察,最終引進雙孢菇種植作為帶動村民致富的項目。
打消村民顧慮 帶頭種植雙孢菇
“種植雙孢菇,這在我們村可是個新事物。我想種,但不敢輕易嘗試。”村民卜曉鳳回憶說。當時,村里的許多村民對自主創業都不敢嘗試。在這種情況下,黃曉利為打消村民們的顧慮,選擇自己帶頭先干出個樣子來。
“當時沒有多想,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成功的典范,通過自己的創業實踐,從而影響一批人,帶動一班人,致富一村人。”黃曉利說。
說干就干,2015年8月,黃曉利籌措資金15萬元,從用地選址、設計大棚、平整場地、建設大棚到通電通水,她都親力親為。一切準備就緒后,于2012 年10月,成立了潼南鑫源蔬菜種植場,建起了6座高標準雙孢菇大棚。
“每個大棚占地面積200 平方米,種植春秋兩季雙孢菇。”黃曉利說,“大棚建設意義重大,它關乎著村里的發展,寄托了很多人的期望,我們必須打贏這場‘攻堅戰’。”
種植雙孢菇,技術是關鍵。為了盡快掌握雙孢菇的種植技術,黃曉利不僅經常請來技術專家現場指導,還積極參加區里的各種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并到大型食用菌種植基地進行技術咨詢。
為了全面掌握雙孢菇種植技術,黃曉利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菇棚里,從開始備料、消毒、發酵、接種、安棚、上架,特別是出菇后,上水、采菇、剪菇,一系列繁瑣而細致的工作需要白天、黑夜連續奮戰。為此,黃曉利經常累得精疲力盡、渾身疼痛。但是,她內心深處有一股韌勁兒,就是認準的路必須走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黃曉利終于從對雙孢菇一竅不通的門外漢,逐漸成為一名“土專家”。“在我看來,雙孢菇的種植技術靠得就是一個細心。認準科技致富這條路,準沒錯! ”黃曉利自豪地說。11月底,在黃曉利的精心呵護下,首批雙包菇已于11月底全面上市,目前市場銷售供不應求。
播撒富民的種子 圓村民的致富夢
“我現在也想跟著小黃種植雙孢菇。”看著黃曉利的溫棚內,一簇簇雙孢菇排列整齊,一朵朵乳白色的雙孢菇傘鮮嫩綻放,散發出陣陣清香,村民卜曉鳳情不自禁地說。
“雙孢菇被稱為“素食之王”,由于營養價值高,且形狀好、顏色純,因而在市場上十分搶手。”黃曉利介紹,目前,市場上雙孢菇價格7-9元/斤,而且需求量大,根本不愁銷路,按目前生產銷售情況看,預計今年將產雙孢菇3萬斤,產值達21萬元。
如今,黃曉利的基地每年為貧困戶創造土地流轉收入2400元,并提供多個工作崗位。同時,還以土地折資入股、保底分紅模式帶動村里的深度貧困戶發展。在她的雙孢菇基地,兩戶深度貧困戶每戶持有8%的股份,每戶每年的分紅股金大約就是5000多元,工資每人每天為60元, 土地的租金為每畝350元,貧困戶的收益十分可觀。
莫懷學原來家庭負擔比較重,以前主要靠在外地打零工維持生計,老婆患多年肝病無人照顧。自從來到黃曉利的基地種植雙孢菇后,他的生活越來越好。莫懷學說:“在這里做工的時間正好和自家農活錯開,不僅能照顧到家里,而且近2畝土地還折資入了股,今年就能收入萬把塊錢,脫貧已經不是問題。”
“等我學會了技術, 我也要種植雙孢菇。”楊光群是五通村的貧困戶,以前只有靠種植傳統的農作物為生,生活十分貧困。現在,老楊在蘑菇種植基地打工,每天能掙到幾十元工資,還能免費學種植技術,為此她高興不已。
如今,黃曉利正信心滿滿地帶領鄉親們,走在充滿希望的致富路上。談及今后打算,黃曉利說:“下一步繼續用‘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撬動農民增收支點,發揮好科技支撐作用,促使村里的產業發展上檔升級。同時,還要引進更新、更優的菌種,在發展壯大的同時,讓更多的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