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15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他,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選為“全國食用菌行業新聞人物”;
他,被中共河北省委員會、河北省人民政府評為“河北省百名科技型民營企業家”;
他,被河北省科學院授予“科學技術協會杰出成就獎”。
他的企業,被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財政廳、河北省國家稅務局、河北省地方稅務局評為“高新技術企業”。
他就是2014年承德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平泉縣食用菌研究會會長梁希才。正是由于他以及以他為代表一批食用菌人的艱苦創業精神和持之以恒地科技創新,使平泉縣食用菌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從從弱到強的跨越。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從當初的小打小鬧,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
菌業拓荒,小蘑菇成為平泉縣農業第一特色主導產業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如今提到平泉,不得不聯想到食用菌——“中國食用菌之鄉”的美譽。可誰又知道,平泉食用菌這塊金字招牌已經歷經了30余年的滄桑發展變革。
平泉食用菌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1983年,梁希才時任農業局土肥站化驗室技術員,參加了省微生物研究所食用菌技術培訓班。回到縣里后,農科所和土肥站各投資1000元,搞起了平菇和黑木耳栽培試驗,一舉獲得成功,從此開始了他的菌業拓荒之路。”小蘑菇沒準真的可以為咱老百姓打開致富大門。“梁希才是農民出身,他深深地知道農民的窮,農民的苦,他多么想能為農民朋友探索出一條發家致富之路。新生事物開始沒有人敢嘗試,梁希才就以老家茅蘭溝為中心動員妻子、親戚、鄉鄰, 從事平菇、黑木耳生產,從發菌到出菇對菇農是手把手地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都喜獲豐收。從此小小蘑菇點燃了廣大農民朋友的致富夢想,食用菌種植漸成燎原之勢。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壯麗的詩篇總是充滿著波瀾起伏。1989年,在平泉食用菌發展剛剛起步漸入佳境之時,食用菌市場陷入疲軟,46噸蘑菇銷售出去,6次要款都拿不回來,梁希才急了,走時給領導留下一封信,說“這次再要不回來錢,我就躺著回來,三天后你去車拉我。”梁希才絕食2天多,終于把錢要回來了。老百姓終于拿到了血汗錢。老百姓非常實在,沒有華麗的辭藻,就撂下一句話,“梁經理,我們跟著你干。”
如今,平泉食用菌已形成草木腐菌并重,多模式生產周年化供應的格局,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致富的第一農業特色主導產業,食用菌也成就了平泉“中國菌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技術革新,小創舉成為平泉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主引擎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梁希才始終堅信。他始終把“全縣食用菌產業如何發展”作為思考問題和具體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以技術為突破口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的擴張升級。
“平泉的優勢在哪里?種植什么品種才能讓平泉食用菌在全國最具有優勢?”1990年,梁希才認識到平泉發展平菇、姬菇與中原地區相比處于劣勢。結合平泉鋸沫多和氣溫低的特點,當年臘月初七,他冒著嚴寒只身前往遼寧省考察低溫木腐菌。成功引進適合平泉氣候特點的滑子菇品種。從最開始的24戶一躍成為平泉以及周邊地區的主栽品種,現在產量應占全國總產量的60% 以上。
“平泉食用菌要做大做強,滑子菇單一品種難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立合理的食用菌產品結構是必然之選。”梁希才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判斷。1995年,他到浙江、福建考察,引進了香菇。如今,優質香菇已經成為平泉及周邊地區的第二大品種,成為反季節優質香菇的主產區。2004年,他到吉林省蛟河市考察,引進了黑木耳。黑木耳成為繼滑子菇之后的第三大品種。
“每個好的食用菌品種都有其最佳的使用年限,一旦超過最佳使用年限,就會出現抗病抗雜能力下降,產量低質量差等影響產值和效益。”平泉縣滑子菇曾經的主栽品種“奧羽32”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梁希才帶領公司科研人員歷經幾年的努力,研究開發出滑子菇新品種早生2號,與“奧羽32”相比較,抗病抗雜能力強,產量高,質量好。2014年,早生2號的生產比例占到平泉滑子菇生產總量的80%以上。
“2011年前后是平泉地栽香菇的一道坎,當時平泉為中心的我市地栽香菇生產已有三四年的時間,逐漸進入持續發展的瓶頸期,土傳病蟲害難以控制,污染率居高不下。”對此梁希才非常著急,他帶領技術人員10余人次先后赴河南省靈寶市、遼寧省岫巖縣等地考察,引進香菇“靈仙一號”和“808”兩個品種,結合我市的氣候條件設計出免割膜立袋香菇生產技術。在2012年試驗成功,單袋效益較地栽香菇高2元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土傳病害問題,用水量僅用原模式的5%。目前我縣及周邊地區使用該生產技術占到香菇生產總量的60%。為我縣優質香菇產業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技術進步永無止境,對上要與高端前沿技術接軌,對下要接平泉食用菌產區地氣,才能綻放出最絢爛的科技之花,”梁希才如是說。他作為研究會的會長,先后與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簽署了技術合作及建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用菌工程技術中心河北分中心的協議。協議的簽訂,不僅加強了食用菌研究會的技術支撐力量,而且促進了平泉食用菌產業的科技創新。
如今,梁希才為平泉引進新技術6項,創造了食用菌生產新技術8項,擁有專利3 項,一種食用菌大棚保溫層獲得實用新型專利;一種珊瑚狀猴頭菌及一種珊瑚狀猴頭菌的生產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科普惠農,小培訓成為平泉縣老百姓致富增收金鑰匙
“種蘑菇是個技術活,參加培訓從理論和實踐上給我們指導,特別實用。”臥龍鎮碾子溝徐振才,從85年就隨梁希才搞黑木耳栽培,當時一年就賠了1萬多元,成為當時的貧困戶,兩口子起早貪黑種蔬菜。十年又從事滑子菇、香菇生產,現在每年純收入都15萬元左右,終于出了一口氣,兩口子年輕了五六歲。目前家里光食用菌固定設施都有六七十萬元。梁希才非常重視技術普及推廣工作。自公司成立以來,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500多期,發放技術資料萬余冊(份),培訓菇農2萬多人次。多年來,公司用于培訓、印發資料的經費達5萬余元。單位每年用于科研投入都在30萬元上下。培訓一般采取集中辦班、現場指導、入廠咨詢等方式,大班最多有200人,小班可能10多人,只要菇農有需要,無論路途遠近,風雨無阻,對菇農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公司設立技術咨電話,接待電話技術咨詢無法統計。菇農在生產經營中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向公司或梁希才本人打電話,根據具體情況,派出技術人員深入一線解決疑難。目前,整個培訓工作覆蓋全市八縣三區,足跡踏遍了每個村落,縣外遠至寬城、隆化、圍場、承德等縣市和吉林、遼寧、內蒙、北京等省市。
梁希才積極參加國家科普活動。參加過“科技致富大王”進儀隴“兩牽手一扶持”活動、加入國家科技部對口幫扶特派團,參加對四川省平武縣的對口幫扶工作。
“百姓、政府、企業都受益,各方多贏,才能形成平泉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春天。” 梁希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總是在考慮百姓能不能賺錢,總在分析平泉縣優劣勢,及時調整品種和運行模式,有的專家說“梁希才是研究產業運行規律的人”。為此,梁希才還在2013年河北省食用菌產業體系會議上專門做過《河北省食用菌產業運行規律和發展趨勢的探討》,2014年此篇文章在《食用菌市場專刊》發表。平泉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明天如何,始終把自身和企業置身于做大做強平泉食用菌產業航母這個大背景中來謀事創業。(文/齊彩夢)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