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高峰勇攀登,風雨兼程華發生。愿得此身拓菌業,一片丹心為民豐。他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說干就干,行不行,試試看。”他在食用菌領域一干就是30年。他是平泉菌業的拓荒者,把技術送到了千千萬萬戶農民手中,把小小的食用菌變成了助農增收的大產業。他是農民的貼心人,農民親切的稱他:土專家。他就是梁希才,平泉縣食用菌研究會會長,被廣大菇農親切的稱為“菌業拓荒者,農民的貼心人”。從事食用菌科研革新研究工作30年來,梁希才曾先后承擔國家、省、市重點科研課題15項,創新食用菌生產技術8項,獲3項發明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發展科技示范基地6個,發展帶動食用菌生產戶達8100戶。他先后引進示范成功靈芝、雞腿菇、黑木耳等栽培技術,選育出黑木耳、“黑A”等新品種。
創建龍頭菌業領航
為了更好地帶動縣域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個人的技術優勢,在縣科協的幫助下,1999年6月梁希才創辦了平泉縣食用菌研究會,成為平泉縣第一家實用技術研究機構,現擁有資產3400多萬元,會員1765人,輻射帶動菇農5萬戶。研究會下設平泉縣興科食用菌專用物品門市部,平泉縣希才應用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兩個經濟實體,兩個試驗示范基地,占地220畝,主要承擔省、市、縣重點科研課題及本地食(藥)用菌的研究開發,野生菌的馴化、選育,食(藥)用菌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生產前期的技術培訓,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服務和產品回收加工等項工作。
梁希才所帶領的研究會實施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科學管理模式,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積極拓展市場,打造品牌,不斷提高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相對接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增強服務功能,壯大經濟實力。在2000-2004年間舉辦的三屆北方食用菌交易大會上,與外商簽訂購銷合同累計9000多萬元,履約率70%以上。經統計近三年累計收購滑子菇4萬多噸,香菇8萬多噸,雞腿菇200多噸,黑木耳100多噸及其它野生菌2000多噸。使會員每年增加收入近4億元,會員戶年均收入已高于普通農戶年均純收入的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科普惠農 技傳四方
從事食用菌行業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工作在食用菌生產一線,負責食用菌產業科技攻關、技術服務、行業管理等工作,是平泉食用菌產業從小到大,發展成為立縣支柱產業的推動者,是傳播科技知識,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科技工作者。據不完全統計他五年來技術培訓達到200多課時,培訓技術人員和菇農5200多人次,下鄉技術指導180多次,身影遍布平泉市食用菌生產的主產區,發放資料5萬份,編印教材4萬余冊,為菇農解決疑難問題200多項。平泉市松樹臺鄉八牌村的梁建立通過培訓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術,不但自己生產取得了較高的成功率,每年都有5—8萬元純收入,還帶動本村幾十戶農民和他一起栽培食用菌,實現脫貧致富。平泉鎮二道河子村顏承新通過培訓掌握了多品種組合式栽培技術,將20多萬元的投資分散到兩三個品種上,拆開資金,錯開季節,化解了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每年總核算只賺不賠,效益好的年景能收入20多萬元,效益差的年景也能收入5萬元以上,成為高科技含量的食用菌生產模式。
2016年相應國家號召進行科技致富、精準扶貧,對接河北張家口市沽源縣、蔚縣,5次前去考察當地氣候、溫差、濕度、風向等條件,結合實際情況,與當地政府洽談,進行經濟轉型,利用投資低、風險小、市場大的食用菌產業,改善當地貧困老百姓的生活條件,經過一年的努力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大大改善了當地人均收入落后的狀態;2016年他高舉扶貧旗幟,與榆樹林子嘎海溝付振國、高瑞芹、李仁清三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扶貧對接,給予技術,物資,菌種支撐,成果喜人,每畝產量400斤以上,當年每戶新增效益2萬元以上,扭轉了貧困局面,
金杯銀杯 不如百姓的口碑
“百姓、政府、企業都受益,各方多贏,才能形成平泉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春天。” 梁希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總是在考慮百姓能不能賺錢,總在分析平泉縣優劣勢,及時調整品種和運行模式,有的專家說“梁希才是研究產業運行規律的人”。
在食用菌技術服務方面,得到了菇農的一致好評,有的菇農說:梁二哥是農民出身,所以他非常了解農民的疾苦,知道百姓的不易,也打心眼里希望農民盡快富裕起來,無論他有多大困難,他都不會退縮,全心全意解決菇農遇到的各種難題,真是我們的好“二哥”。
憑著堅強的毅力和開拓進取的精神,梁希才在食用菌科研革新的道路上潛心研究、開拓創新,用科技為食用菌產業發展領路護航,讓菌香飄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