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市人大代表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發布時間:2016-01-28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 長期以來,福建省漳州市作為中國雙孢蘑菇的主產區受到人們的關注。據悉,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漳州市的雙孢蘑菇種植面積、總產量躍居全國首位,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漳州也因此獲得了“中國蘑菇之鄉”“中國食品名城”“中國罐頭之都”“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的榮譽稱號。據統計,2015年,漳州市雙孢蘑菇種植面積達1407萬平方米,產量21萬噸;其中,臺商投資區作為漳州市種植雙孢菇的龍頭地區,種植產量就達12.5萬噸,雙孢蘑菇也成為臺商區農民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為解決雙孢蘑菇在傳統種植中各個方面的生產困境,在今年的漳州市“兩會”上,臺商區的多位市人大代表共同帶來了《關于漳州市雙孢蘑菇產業化發展的建議》的議案,為雙孢蘑菇未來發展獻計。
議案中提出的解決的方法有:
1、產業發展,離不開新式“引擎”。
市人大代表許秉生提出,轉變傳統生產方式,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蘑菇工廠化、設施化、集約化、信息化、標準化生產,是我市雙孢蘑菇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特別是對于種植主產地之一的臺商區更有借鑒意義。
2、產業帶動,找到“帶頭人”。
市人大代表傅麗芬表示,漳州市雙孢蘑菇產業化發展離不開政府搭臺,企業、大戶唱戲這一模式。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學習歐美先進管理模式,鼓勵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提出創建“企業+基地+大戶”的模式仍是主流。
3、產業持續,建立消費者“口碑”。
市人大代表黃滿全表示,要多依靠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技術力量,引進優良菌種、工藝及生產技術,并采用物聯網系統對標準化菇房進行智能化管理、實時監控、組織培訓等方法提高整體種植水平。特別是現代社會注重食品安全,建立起從菇房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贏得消費者的“口碑”,才能拿到產業發展的“金杯”。
4、產業壯大,搭上網絡“順風車”。
在漳州雙孢蘑菇如何搭上這個“順風車”,市人大代表王新輝提出,在漳州搭建屬于雙孢蘑菇、且能面向全球市場的電商、物流(冷鏈)平臺,拓展、拓寬雙向銷售渠道,在線上線下打造屬于漳州的“國字號”雙孢蘑菇品牌,促進漳州市雙孢蘑菇走向世界。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