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雪未消融,地未解凍,每年此時都“貓冬”的阿城區雙豐街勝祥村新化屯的農民們,今年可沒閑著。忙啥?記者到屯里一探究竟。
走進村民白鳳霞的家,她正坐在炕上系塑料袋,“以往秋收后,我們就‘貓冬’,在家打牌、玩麻將、走西家串東家,要等到來年春天才開始種地。”她告訴記者,“自從村里辦起了景超食用菌種植基地后,我們都忙起來了。”說著話,手上干活的速度卻不慢,一會兒的功夫,身邊系好的塑料袋就摞成了一堆,“這些塑料袋是用來裝食用菌原料的,系一個袋0.01元,一天我最多能系3000袋,能賺30元。”
白鳳霞講的景超食用菌種植基地,是該村村民白景超和其他四戶農民共同創辦的,記者跟隨他走進了栽培食用菌的溫室大棚。
大棚內,記者看到菌袋整齊擺放在一排排架子上,一臺農田小氣候觀測儀器顯示溫度8℃、空氣濕度77%,白景超拿起噴頭開始為食用菌澆水,他告訴記者:“一般溫室大棚的溫度不低于零下5℃就可以,為了控制好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晚上要起來好多次,雖然辛苦,但畢竟這是自己的事業。”
創業前,白景超在外省一家食用菌種植戶家給人打工,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種植技術,憑著吃苦耐勞的韌勁,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掌握了食用菌種植技術,而這期間的收入也在不斷水漲船高,本應可以過著安逸的生活,然而他并不滿足于現狀,他說:“我能明顯感覺出來,從咱國家到地方政府,對農村、農民、農業的扶植政策越來越好,如果不好好利用這些政策,我覺得對不起政府、對不起自己。”就這樣,他毅然回鄉創業,實現自我價值。
聊天時,白景超哈欠連天,“食用菌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豐富市民菜籃子的同時,更能讓村民們在冬季不用外出也能賺到錢。”睡眼惺忪的他說:“昨晚我們一直采摘食用菌,一直干到將近凌晨2點,今早裝車已經運往哈達市場銷售。”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在該合作社打工的都是本村的農民,“全屯有40多戶人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在合作社里打工”,農民既可以來合作社幫忙,又不耽誤耕種自家的土地,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一位在這里打工的村民告訴記者:“在合作社打工70元/天,每個月滿勤還給100元獎勵,比在家里閑著強多了。”
不僅如此,白景超還把種植技術傳授給廣大青年,帶領更多群眾共同發家致富,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又有5戶青年種起平菇,而每戶都是他在技術上手把手地教,去年這5戶每戶利潤都在30萬元以上。
為啥要幫助別人?白景超實在地說:“自己創業哪那么容易?我們合作社剛創建時,沒賺錢不說,還一個勁往里賠,資金周轉不靈,當時真都想放棄了。但是后來,區里農業部門知道后,積極幫助協調信用社為我貸款30萬元,幫助我解決了資金上的缺口,更幫我找到了生產經營上的不足,這才讓我們合作社重新步入正軌。你說別人有困難咱能干瞪眼?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如今該合作社的土地規模已經由原來的1600余平方米,發展到現如今的5000余平方米,食用菌年產量也從最開始的10萬公斤左右,增長為現在的20萬公斤左右。除了種植食用菌,合作社還在棚室內套種葉菜等經濟類農作物。
談到合作社未來的發展,“現在咱政府鼓勵自主創業和‘互聯網+’,我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次機遇。”白景超說:“今年我打算上一條烘干線,將新鮮食用菌處理后,準備試水網上銷售。”
采訪中,記者從哈爾濱市農委勞轉辦了解到,農民創業不僅能夠幫助農民解決自身就業問題、提高收入、促進農業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他們更將資金、技術、先進的市場理念帶回家鄉,這些都使得優勢資源由城市向農村流動,為新農村和小城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而近年來,哈爾濱市更是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全市五百萬農民創業創新活力,依托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村電商等系列生產經營主體,以及農民工、退伍軍人、大學生等農村創業先鋒,充分發揮哈市農村的資源優勢,加快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開發適合消費者需要的農產品,而這必將對不斷調優哈市市場供應端的結構、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