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陳小俊)據悉,安徽績溪縣通過考察調研,將食用菌產業發展納入扶貧項目,并努力通過科學的規劃和穩步的實施,把食用菌從精準扶貧項目躍升為規模生態產業。
“去年我種了香菇0.75畝7500棒,產出鮮香菇5250公斤,賣了39000元,除去扶貧資金扶持菌棒的11250元,自己純收入有13750元。”績溪縣伏嶺鎮石川村貧困戶柯泳琴高興地說。據了解,績溪縣扶貧辦委托績溪縣中巧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利益捆綁、責任共擔”利益聯接機制,通過扶貧資金支持,建立5個扶貧種植基地,帶動貧困戶種植香菇。該社采用集中種植模式,組織貧困戶集中培訓技術和參加生產管理。同時,采用分散種植模式,引導有闖勁、有勞動力的貧困戶自主種植管理和銷售,合作社負責技術培訓,并與這些貧困戶簽訂最低保護價合同。市場價低、銷售不暢時,合作社以市場保護價收購香菇放進冷庫貯藏,確保分散農戶香菇及時賣出。
據統計,2014年10月至2015年底,績溪縣共直接帶動瀛洲鎮、伏嶺鎮、板橋頭鄉等63戶貧困戶種植香菇,種植香菇戶均增收1萬多元。今年,績溪縣將在鞏固好現有63戶貧困戶的基礎上,鼓勵合作社推進菌棒生產線改造升級,滿足產能擴大和產業扶貧需要,計劃新增扶貧對象50戶1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