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14
來源:衢州日報
一公斤的“豬肚菇”批發價賣30元,還供不應求,這等好事發生在衢江區。
“這架子上一袋袋的豬肚菇,已經零星生長出第二批鮮菇了。這幾天,每天只采收100多斤的豬肚菇,用快遞發往杭州,供不應求。”4月8日,在衢江區翔龍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記者隨公司負責人黃云龍走進一間菇房,只見三排的高架上擺著許多菌袋,一朵朵豬肚菇鉆出菌袋恰似一朵朵小傘,煞是好看。
黃云龍是衢江區樟潭街道上田鋪村人,2008年,他在安仁鋪村承包山地養豬。“為響應‘五水共治’號召開始轉行,與兒子一商量,就打算種菇了。” 黃云龍說,當時僅僅是個想法,要真正實現“豬棚”變“菇棚”,挺不容易的。
為了解行情,黃云龍到衢江區、江山市甚至福建等地拜訪種菇專業戶,向高等院校的食用菌栽培專家請教種植技術。他們獲悉“豬肚菇”因營養豐富,一公斤可賣四十元,且目前市場還是靠野生菌為主,人工栽培尚未形成規模,于是下了決心。
“要種就種效益高的食用菌,物以稀為貴嘛,只要能種成功,肯定有市場。”2014年10月,在當地信用社的資金扶持下,黃云龍開始在山上建起工廠化的菇房。“這個現代化的菇房,面積有6000平方米,從培養料的制袋、高溫滅菌,到接種、發菌、出菇,實現了智能化生產。” 黃云龍告訴記者,廠房是在去年10月建成的,還陸續建了培養室、冷卻室,以及出菇區、包裝車間等生產庫房,總投入1600多萬元。
“豬肚菇”學名叫大杯蕈,又名大杯傘,因其風味獨特,有竹筍般的清脆,因而又被稱為“筍菇”。
“豬肚菇的菌種,是江山市一個研究食用菌的師傅提供的,第一批栽培了2萬多袋。”去年12月,在這名師傅的指導下,黃云龍父子倆開始試著工廠化栽培豬肚菇。
“第一次出菇是在2月10日,一般一袋菇能出五六批次的鮮菇。” 黃云龍說,這“豬肚菇”平均一朵重50克,最大的有350克。到目前,他已經銷售了1500公斤的鮮菇,批發價是每公斤30元,零售價是48元。
當然,黃云龍能夠成功栽培出豬肚菇,主要靠的是科技,采用智能化系統控制菇生長的溫度和濕度。據他介紹,在培養室里,要將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濕度在70度左右;在出菇時,菇房內的溫度控制在22至32攝氏度,濕度在90度左右。“沒有這個智能化的系統,溫度和濕度較難控制,要培育成功就難些。”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黃云龍開始自己培育菌種。“現在,我放在培養室里的豬肚菇有15萬袋,有的菌袋已經發滿了白色的菌絲。” 黃云龍高興地說,到5月中旬,每天預計可出菇250公斤。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