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和:讓黑木耳插上電商的翅膀飛向全國各地
日前,記者在西安區燈塔鎮碾山村采訪中看到,該村2組村民王喜和正和工作人員蹲在菌袋旁,仔細查看地栽黑木耳的長勢情況。記者問及今年木耳長勢情況及銷售前景,王喜和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今年木耳長勢不錯,第一批木耳等到六七月份就能出售了。”
今年54歲的王喜和說,從1992年到2012年間一直在外打工,但始終在琢磨著有朝一日能夠返鄉發展一些創業致富項目。
他在2012年決定開始在家鄉發展木耳種植業。“當時在黑龍江學到了一些種植技術,便信心滿滿地回家開始了創業之路。后來在區農技人員的指導幫助下,又掌握了更多的實用種植技術。”他說,“當年籌資30余萬元,租了周圍農戶土地30余畝,種植了60余萬袋木耳。”
王喜和說,在發展種植業的過程中,他了解到中央已出臺政策,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有效加快了勞動力轉移,既減少了拋荒,又可以提高農業集約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村2組45歲村民宋海就是通過土地流轉的受益者之一。他說,“俺家這5畝來地流轉給喜和大哥種木耳,可比自家每年種苞米強太多了。”宋海跟記者算了這么一筆賬:“種苞米每畝收入在1300至1400元左右。農藥、化肥、種子、工錢還不算,收入平平不說,還得操心費力。如果把土地流轉出去,每畝地一年可收1000元租金,還能在喜和大哥的田地里打工,每天能賺100余元,3個月就增加近1萬元收入,這么一算,土地流轉出去俺咋都合算!”
在王喜和的精心管理下,木耳漲勢旺、產量高。產品有了,還要有銷路。王喜和于2012年成立了喜和木耳栽培農民合作社,于2015年又注冊了“王喜和黑木耳”牌商標。“從2012年開始到現在,木耳種植干得順風順水。”王喜和說,“這些年我越干信心越足,對規模發展木耳種植業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去年,引進了最新木耳種植技術,并相應調整了木耳種植結構,雖然只種植了10畝地,但木耳產量近30余萬袋,純利潤達30余萬元!”
現在,王喜和的黑木耳插上了電商的翅膀飛向了全國各地,遠銷黑龍江綏化、吉林蛟河以及北京、上海、湖南等地。憑借外形好、口感純等優勢,王喜和的木耳遠近聞名、供不應求。2015年,喜和木耳栽培農民合作社全社銷售額達到260萬元,凈收入達到100余萬元,還帶動全村50余名村民實現了就業,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余元。目前,在王喜和的影響下,西安區燈塔鎮碾山村種植的黑木耳,已成為燈塔鎮的“地理標識”。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