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利用闊葉木屑栽培黑木耳技術已經成熟并迅速在全國推廣,僅黑龍江省年栽培量已達到70多億袋,需木屑300多萬噸,折合木材500多萬立方米。隨著袋栽木耳規模逐年擴大,出現了木屑資源不足和價格上漲的局面。”8月10日上午,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辦的“黑木耳生產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專題研討會”上,黑龍江省伊春市友好區食用菌研究所所長隋進清為參會代表們講解的《秸稈栽培黑木耳技術要點》,讓不少人印象深刻。
隋進清表示,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在總結全國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了秸稈與木屑成分及組織結構的差異。并針對黑木耳菌絲對原料具有一定選擇性的特點,對品種進行篩選馴化,使之達到適應玉米秸稈、稻草等新基質栽培黑木耳的專用菌種標準,然后又經多次的栽培試驗。終于于2011年栽培成功,實現了用玉米秸稈、稻草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平均袋產干耳一兩多的理想產量。
隋進清認為,用稻草、玉米秸稈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其難度之一是對秸稈的處理工藝。利用稻草、玉米秸稈栽培,采用普通的錘式粉碎機粉碎以后,安常規方法裝袋接菌、養菌后進行栽培,是難以獲得理想栽培效果的,因為秸稈纖維長,特別是稻草的韌性強,粉碎后虛泡蓬松,彈性大,無法將袋裝緊裝實。2012年,研究所使用了經改進專用設備,對稻草、玉米秸稈進行加工處理后,其顆粒達到了類似木屑的形狀,裝袋后獲得了理想的結果。該技術和設備都已申報了國家專利。友好食用菌研究所的秸稈添加量達到了60%以上,是名副其實“替代”了木屑,把原主料的木屑用量變成了一種輔料用量。通過栽培試驗證明,配方中,一是添加60%以上的秸稈完全可行,二是,木屑添加20-30%也是必不可少的。分析原因,黑木耳對木質素需求量較高,而秸稈中木質素的含量相對較低,必須在配方中進行適量補充。
在報告最后,隋進清表示,技術和藝術具有本質的不同,藝術是文學,可以夸張,可以想象,可以虛無飄渺;技術是數學,最后的結果是計算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假。友好食用菌研究所在幾年的秸稈栽培中,就有這種真實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