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剛,出生于1973年,吉林省敦化市人,畢業于吉林工學院。從小生活在長白山林區農村,對山林中的蕈菌有著深厚的感情,對現代發展中的蕈菌產業更是熱愛與執著。具備研究蕈菌、探索蕈菌奧秘的扎實基礎。從業20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科研成果15項;代表著作《蕈菌學》、《蕈菌栽培原理及應用》;獲得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審定蕈菌品種5個,國家認定品種4個,是吉林省第一個申請食用菌品種的人;中國代料栽培黑木耳產業早期發起人之一;創辦的敦化市明星特產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曾被東北三省食用菌協會評為“先進科研單位”,現任黑龍江綏化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
做環保主義者 尋找新的木耳栽培替代料
王相剛的故鄉在吉林敦化,那里林業資源豐 富,氣溫晝夜溫差大和豐富的山泉水條件最適宜黑木耳等多種真菌類名貴食用菌的生長,產出的木耳品質在全國也是極好的。從小生活在長白山林區農村的王相剛,對山林中的蕈菌有著深厚的感情,甚至一草一木都是他的關注對象。可以說,他是一名菌物研究者也是一名環保主義者。野生木耳生長于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枝上,叢生,常屋瓦狀疊生,潮濕地帶生長比較多。也可以用闊葉樹類的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隨著木耳產業的發展,對原材料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當看到木材資源日益枯竭,身處黑木耳領域研究工作的王相剛加快了研究步伐,希望通過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為黑木耳栽培找到新的出路,使得生態黑木耳產業平衡發展。通過長期的考察、摸索,“秸桿”進入了王相剛的視線。吉林省秸稈資源豐富,其中多為玉米秸稈,而在當地秸稈大多是被農戶用作柴火,利用率較低,且焚燒秸稈易造成環境污染。近年來當地一直在提倡秸稈的綜合利用。據了解,秸稈是良好的肥源,秸稈“還田”、以秸稈為原料栽培食用菌已在多地進行推廣。王相剛毅然投入到了秸桿取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的實踐研究中去。不斷探索新的黑木耳栽培替代料,研究出黑木耳栽培新技術,推動產業循環可持續發展。王相剛表示,用秸桿做培養基種植黑木耳這項研究,從1994年立項研究袋料栽培黑木耳的時候就開始做了。希望推動新型基質栽培技術在黑木耳產業上的應用,使更多農作物秸稈通過黑木耳的栽培得到生物轉化利用,產生營養豐富的食用菌產品和營養土壤的菌渣肥料,同時減少對林業資源的消耗、緩解菌林矛盾。
功夫不負有心人 秸稈栽培黑木耳技術終獲成功
黑木耳是溫帶地區生長的一種膠質木腐性真菌(蕈菌),它不能通過光合作用產生葉綠素,并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它必須從其培養基質中吸收現成的營養來繁衍生活。所以,黑木耳屬于異養型生物。近幾年來,王相剛一邊教學,一邊進行著秸桿栽培黑木耳的實驗研究。王相剛從探尋黑木耳栽培所用新資源的角度出發,目標轉移至來源廣泛、數量巨大、廉價易得的農作物秸稈上,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各種方式的一系列改性處理,使其物理性質和化學營養性質達到木屑水平,能夠適合黑木耳的生長發育的需求,從而實現部分代替甚至全部代替傳統的木屑基質來栽培黑木耳。并且,通過不間斷地試驗改進,最終實現栽培的黑木耳子實體等相關產品在產量和數量上都能與木屑為基質原料栽培出的黑木耳子實體取得同樣好的效果。2016年8月份,王相剛建立的秸稈黑木耳試驗基地通過了吉林省科技廳課題專家組的驗收。基地里利用秸稈培育的一簇簇黑黝黝的木耳長勢喜人,并獲得了驗收人員的一致好評。與鋸末相比,利用秸稈栽培黑木耳成本更低,營養同樣豐富,質量口感也很好。王相剛介紹說:“秸桿栽培黑木耳成功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做到高產,并且要做到產品品質、口感都達標,這是硬指標。通過試驗對比,黑木耳的菌絲生長發育時間最佳栽培料配方為:玉米秸稈30%、玉米芯30%、稻殼30%、木屑8%、石膏1%、石灰1%。而且通過實驗可以看出,稻殼、玉米稈、玉米芯栽培料幾種搭配作為主料時,栽培效果優于傳統木屑培養基,這是由于稻殼、玉米稈、玉米芯,加少量木屑等栽培材料所提供的營養完全能被黑木耳所吸收和利用,栽培袋中粗細搭配合理,空氣含量高有利于菌絲生長發育,菌絲體壯,能夠將栽培料轉換率提高,這說明合理的搭配基質能夠增產。”王相剛表示,這些配方看似簡單,但是由于秸桿栽培的特性特殊,很多環節掌握不好,都難以成功。如,秸稈粉碎方法及大小、滅菌前和滅菌后的pH值、含水量、栽培袋重量、裝袋規格、滅菌時間、基質顏色的變化、污染率、發菌時間。品種子實體的產量、顏色形態、耐水性、干濕比、厚度、生長時間、出耳及污染率、子實體口感及商品價值。 王相剛通過多次實驗對比,根據配方,最終成功篩選出5個適宜的菌種并成功培育。
致力推廣應用 讓秸桿黑木耳實現產業化發展
秸稈栽培黑木耳獲得成功后,王相剛將精力放到了推廣應用上面。目前,吉林敦化市明星特產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用玉米秸稈代替木屑栽培的黑木耳,已從最開始的小規模實驗,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化、區域性實驗種植,木耳產量穩定,長勢喜人。
與傳統技術選用木段或木屑作為栽培基質相比,利用農作物秸稈作為新型基質栽培黑木耳具有材料來源廣泛易得、生態保護作用突出、菌渣易于處理利用等特點,同時可以降低原料成本,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玉米稈、玉米芯、稻殼等具有取材容易,價格便宜,環保節能等優點。更關鍵的是,與傳統的木屑基質相比,秸稈基質成本較低,而且這種低成本優勢將隨著全社會生態意識提高而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傳統木耳產業發展技術的基礎上,以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為中心,引進吸收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快秸稈木耳生產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增強木耳產品創新開發能力,加速秸稈黑木耳實現產業化、現代化發展顯得十分重要。目前,黑木耳豐收2號、黑木耳豐收3號、黑木耳黑抗1號均獲得了吉林省農作物品種的審定,并頒發了合格證書。王相剛多次帶領團隊深入基地為農戶們培訓秸稈栽培黑木耳技術,推廣優良菌種,幫助更多的人掌握該項技術。
王相剛表示,我國每年生產的秸稈農業廢棄物約有8億多噸。如果把這些天然的纖維素材料通過蕈菌發酵轉化成菌類蛋白物質“菌糧”,就能把蕈菌產業充分而有效合理地利用起來,這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和科學的利用開辟了一條最為有效、持久的捷徑。同時,把農作物秸桿做為基料栽培黑木耳,有利于解決木屑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農業生態平衡,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對加快建設高效生態現代化農業,建設一批黑木耳生產基地,形成企業加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發展農業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大意義。(文/劉懷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