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11月11日上午,以“推動科技創新、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產業聯動”為主題的食用菌工廠化技術模式專題論壇在河北省廊坊市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二樓多功能會議廳召開。本屆論壇邀請了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謝寶貴、河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教授楊國良、河南世紀香食用菌公司董事長李彥增、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倪淑君、中盛永基國際生化技術中心主任孫建國、北京東方寶君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春寶等六位演講嘉賓。他們圍繞食用菌工廠化技術模式研討交流了草菇、大球蓋菇、瓶栽靈芝等珍稀食用菌的生產技術,以及雙孢菇工廠化生產配方改良、我國蘑菇產業升級之路、全氧發菌技術在香菇工廠化生產中的應用等內容,介紹分享各自在推進食用菌工廠化珍稀食用菌生產技術上的新形態、新模式,以及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發展的建議與思考。
“這兩年來,我國草菇傳統栽培方式的栽培面積有較大的萎縮,主要是因為各地政府嚴厲整治環境問題,草菇培養料預處理和發酵時有較多的廢水排放,政府限制草菇發展。目前這個問題比較突出的地方是廣州和丹陽。利用杏鮑菇、金針菇等廢菌料進行設施栽培草菇的面積有較大幅度增加,特別是江蘇的宿遷市。山東莘縣的草菇栽培模式在河南有較大面積的輻射,這種模式的栽培面積與去年相比有一定的擴大。但總生產面積和總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謝寶貴教授在論壇上提到,草菇的市場需求旺盛,在金針菇、杏鮑菇、真姬菇連續多年出現低迷的情況下,草菇的價格仍然堅挺。不過,草菇市場容量的伸縮性比較小、不如其它食用菌,雖然在旺季的時候價格也會出現低迷,但是平均價格仍然是有所升高。可以看到草菇仍然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食用菌。
論壇上,楊國良教授以實地考察山西昔陽當地發展雙孢菇產業為例,談到昔陽縣立足自然資源、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尊重農民發展意愿,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經過幾年的摸索發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以雙孢菇為主產品的全產業循環經濟圈初步形成,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仍以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模式為主,上千農戶的堆肥制料過程難以實現標準化。未來,集中制料分散種菇,是我國蘑菇生產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李彥增在論壇上談到瓶栽靈芝出菇環節的一些關鍵工藝參數,如瓶栽靈芝最佳搔菌菌齡為25d,即發滿菌后后熟7d左右;現蕾和整體出菇階段光照控制是800lks/24h、空氣相對濕度控制為90—97%。
倪淑君認為,北方地區有豐富原材料資源、氣候優勢等條件,發展大球蓋菇等草腐類珍稀菇類可以有效消耗農牧廢棄物,是促進農牧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她談到,由黑龍江農科院選育出的黑龍江省首個草腐類菇種“黑農球蓋菇1號”由于適應性強、產量高和菇質好等優勢,已經成為黑龍江省大球蓋菇產業發展的當家品種。菌絲生長發育規律及調控機理的研究,解決了大球蓋菇菌絲羸弱、生長慢的技術難點,為大球蓋菇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基礎。此外, 北方大球蓋菇等新菇種的成功推廣,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增收問題、面源污染問題、黑土保護問題、種植結構調整問題、食用菌原料來源短缺和種類單一問題、林業產業發展等難題,給人們增強了開發的信心和希望,為食用菌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孫建國向在場觀眾提出了一個香菇工廠化生產過程中的新技術——全氧發菌技術,該技術就是利用納米供氧膜技術,使食用菌菌絲體在有充分氧氣的前提下快速生長。全氧發菌技術的核心是利用納米供氧膜技術,供給其生命成長代謝過程中全部氧氣,也就是說這種供氧方式完全滿足了其生命活動的需要,而且在供氧過程中,由于采用納米膜技術,氧氣可以進入,雜菌則不能侵入。所以,菌種的菌絲體比傳統任一方式培養更滿足其代謝需求,這一新的培菌方式比傳統培菌方式提速50%以上,且菌絲粗壯潔白并富有活力。
王春寶在肯定了外國食用菌工廠化設備先進性的同時,提醒國內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在選購設備時要保持理性、不可盲目跟風。現場有與會者提問如何選購工廠化設備,王春寶介紹說,好的設備就是使用方便、效果好的設備,在購買設備前可以實地體驗過后再做選擇,他指出,當前很多國產的機械設備質量、效果都很好,是不錯的選擇。
論壇上,專家們的發言針對性比較強,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此外,在現場也增加了專家與觀眾的互動交流環節,專家針對現場觀眾提出的問題給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本屆論壇是全國第十二屆菌需物資博覽會暨食用菌工廠化發展論壇分論壇之一,由中國鄉鎮企業協會食用菌產業分會和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聯合主辦,在為期三天的時間里,主辦方安排了產品展覽、主題論壇、專題報告、新產品新技術推介會等活動內容。本屆菌博會的召開,必將成為下半年度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