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安龍縣食用菌產業實現多方共贏
發布時間:2017-02-09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貴州省安龍縣充分發揮地理氣候優勢,按照“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食用菌產業,建設食用菌產業園拓寬扶貧新路徑。目前,食用菌已成為當地的特色農產業之一,同時也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為全省的脫貧攻堅“闖”出了新路。
2014年以來,安龍縣充分發揮獨特的生態、氣候、資源優勢,引進浙江麗水慶元團隊,按照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理念,建設了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區,浙江大學安龍食藥用菌研發中心,菌包、菌棒生產區,干品加工區,產品交易區及觀光旅游區6大功能區。目前園區內已建成菌包生產、滅菌、養菌、接種、分選、冷藏等車間8250平方米,建成浙江大學安龍食藥用菌研究中心1988平方米,干品加工車間1500平方米,標準生產大棚407個。園區目前已入駐種植戶203戶,解決就業近2000人。在做大、做實、做強食用菌產業的同時,規劃打造蘑菇小鎮,構建“食用菌產業+特色景區、美麗鄉村、運動娛樂、地域文化、主題景觀”的三產耦合產業體系,建設橫跨三次產業的食用菌產業化脫貧示范區。
在引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后,安龍縣不斷探索把企業效益轉變為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強力推手,使貧困戶直接受益。為此,經過探索,安龍縣結合實際,創新出“政府籌資建設,產權村級所有,農戶租用孵化,企業保底收購,帶動脫貧致富,實現四方共贏”的扶貧新方式,制定了“1210”脫貧模式,即:1戶貧困戶每年種植2個大棚,兩年收入可達10萬元。通過“政策支撐、利益聯結、強化引導”三部曲,把食用菌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和易地扶貧搬遷“以穩促搬、以產定遷、先產后遷”的主導產業來抓,致力于把食用菌產業發展打造成精準扶貧項目產業。目前,全縣共有161戶貧困戶參與了食用菌的種植,年銷售額達到2100萬元,每戶貧困戶年均收入8.3萬元。
目前,安龍縣引進遼寧大連、福建古田等技術團隊,成立食用菌公司7家,項目占地面積2700畝,可建年產菌棒8000萬棒廠房及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可滿足4000個大棚的生產需求,其中核心區大棚2000個;項目計劃總投資8.3億元。項目計劃近期開工建設,明年2月竣工投用。(來源:黔西南日報 原標題:安龍食用菌產業——用活“四方五共” 實現多方共贏)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