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光輝)據悉,90后的張俊從貴州大學農學院畢業后,返鄉創立了貴州興義市金菇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養殖大棚并結合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平菇菌培育生產,不僅給村里的貧苦戶提供就業機會,還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由于平菇這種菌不可以碰農藥,又害怕冷凍天氣,所以養殖難度不小。張俊通過大學所學知識,建造大棚,利用農作物秸稈里面富含養殖平菇所需的養分制作菌包。這一舉措,既可以把平時農民焚燒的秸稈回收下來,又可以在菌包出完后,通過發酵產生的營養價值較高的農家肥,銷售給當地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進而形成一個完善的循環產業,帶動農民增收。
據了解,張俊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占地30多畝,有1000多平方米的加工生產車間,建立7個大棚養殖平菇。截至目前,張俊的投入已經全然獲得了回報。下一步他打算將干溝這一片土地全部流轉下來,用于提供當地村民的技術指導,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種植環境,讓他們帶動整個村子里想種植食用菌的人提供菌包讓他們自己種植,然后我們回收拿去農貿市場,以及周邊縣市去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