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明旭影)甘肅省隴南市康縣地處甘陜川三省交界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生物資源富集。但山大溝深、土地瘠薄、群眾居住分散,全縣80%以上的群眾居住在高半山或深山峽谷及林緣地區。面對山區的劣勢和資源優勢,近些年來,甘肅康縣聚焦精準脫貧發力,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據了解,椴木出產的香菇,15元/斤,干菇一斤則可以賣到60-100元,而一根椴木只需要15-20元。依托當地的自然條件,甘肅中節村的唐玉輝成立了一家食用菌種植、加工、采摘為一體的公司。自己創業的同時,也帶動貧困戶脫貧。入股形式以土地租賃、勞動力投工為主。從買上椴木到出菇,需要一年多的準備,之后,只需定期澆水、晾曬便可。這樣的木材可用6-10年,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唐玉輝一年的收入將近40萬元。
離唐玉輝的公司不遠,另一位能人大戶湛文貴做的是“金木耳”的生意。
“金木耳”學名黃木耳,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是一種名貴的野生菌。因其富含膠原蛋白,營養價值豐富,售價不菲。湛文貴在云南掌握了黃木耳的種植技術后,將其引進到康縣中節村。2014年試種,效果良好,當地政府積極響應,鼓勵百姓以合作社的形式開展起來。
據了解,黃木耳一公斤300元,一個種植大棚的成本是1萬元,而每棚的收入是2萬余元,這樣的大棚在當地有120多個,價值240萬余元。
崔懷銀作為岸門口鎮閆家壩村的村主任,積極踐行創新發展模式,帶動了一批貧困戶的脫貧。2015年7月,他注冊了康縣銀楓圓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帶動50戶超過100人就業,至今總收入已有160萬元,利潤5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