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平菇、靈芝,制蘑菇種,四川涼山普格縣文倡村東方菌業家庭農場的17個菇棚里,緩緩流淌勤勞致富的優美“樂章”。
從第一年虧損5萬元到三年后年盈利25萬元以上,80后返鄉創業夫妻歷經磨難,應用農業高新科技在窮山溝里“闖”出了科技致富的新“路”。
“今年收入肯定還會增長,”“現在我正在發動周邊的鄉親一起種蘑菇。”2017年3月1日,挑著平菇趕往集市的女主人何顯芬一邊擦汗,一邊從容的告訴記者。
滿懷信心創業,跌跌撞撞起步
2013年3月,由于年邁的父母沒人照顧,在外打工多年的何顯芬和丈夫羅亮懷揣6萬元積蓄回到文倡村。
此前,畢業于四川電子科大的何顯芬曾就職一家電信公司項目部經理,考取了會計證和中學高級教師資格;羅亮也在川內一家知名菇場打工,積累了相當的蘑菇種植技術。在倆夫妻當年看來:大涼山得天獨厚的氣候,加上足夠的文化底子,回鄉致富該是輕車熟路的事兒。
事實并非如此。
2013年返鄉后,夫妻倆滿懷激情建起3個菇棚,種下平菇、香菇和羊肚菌。然而文倡村那始料未及的山風,無數次吹破了菇棚的農膜;最終在一場漫天飛雪中,3個菇棚有2個徹底垮塌,所有蘑菇盡數損失。
這還不算,不小心買到假菇種,外地優質羊肚菌菇種不“服”文倡村當地水土等,也給夫妻倆帶來2萬多元的經濟損失。
“第一年就有5萬多塊錢打了‘水漂’,那真是欲哭無淚”,對于創業之初遭遇菌種不出苗、磨破指頭卻賺不到錢等坎坷,何顯芬記憶尤其深刻。
“挫折面前,我們沒有停步。”跟著妻子返鄉的資中人羅亮告訴記者,“找岳父家的親戚借錢,不僅又種下了蘑菇,還擴大了種植規模。”
潛心破解難題,巧干迎來增收
天道酬勤。不斷在挫折中摸索經驗,2014年下半年,通過改造菇棚和擴大適種平菇的種植面積,何顯芬夫妻的菇場第一次實現盈利。到2014年底,菇場年盈利已近6萬元的規模。
菇場真正實現大幅增收,是在菇場破解了羊肚菌出苗率低的難題之后。
“目前,每斤羊肚菌市場價格在70元上下,種植效益較高,但種植技術要求也嚴。”羅亮說,“廢寢忘食的選育出了適合本土的羊肚菌種,菇場才找到了提升的空間。”
何顯芬向記者介紹,為了培育適種的羊肚菌,羅亮有一年多時間住在菇棚邊上。
“十來組對比試驗對象,每天要做3次生長狀態的觀察和記錄;還要對比不同光照條件、不同溫度控制,以及不同成分培養基的試驗效果;最讓人難受的,是要不停的一次又一次承受失敗。”羅亮對記者坦言:盡管自己費盡心血卻屢遭失敗,但一想起纖弱的妻子天不亮就挑著平菇去縣城市場零售,他在內心深處越發堅定了試驗下去的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無數次失敗的“洗禮”,羅亮終于在2015年成功選育出了適合本土氣候特點的羊肚菌種。試驗的成功,為菇場開辟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也帶來豐厚的效益回報。
到2016年,通過種植香菇、平菇、靈芝和羊肚菌,以及向西昌、德昌等地的菇農出售優質菌種,夫婦倆一年獲利高達25萬元。
引用高新農技,要帶鄉親致富
用何顯芬夫婦的話來說,他們經營的東方菌業家庭農場,“要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事實如此。盡管2016年菇場銷售林芝孢子獲利2萬元,種植其他菇類收入10多萬元,但羅亮卻果斷把菇場的發展方向定位于制作蘑菇種這一方向。
“為啥?”,羅亮說:“目前,國內林芝價格穩定,日本、德國等對羊肚菌的需求量穩步增長。”“有了優質菌種,加上普格縣良好的氣候條件,周邊的農戶就可以通過種植蘑菇找到致富路,我家的家庭農場也就有機會和大家一起抱團發展。”
還不止如此,2017年才開年,羅亮又開始了全新的蘑菇種植高新技術探索和應用。“已經開始富硒蘑菇種植的試驗,菇場制種全部采用優質液體培養基,還準備花10多萬元引入高溫、高壓育種設備。”羅亮說。
按何顯芬夫婦“核心競爭力”的思路,文倡村東方菌業家庭農場將在種植蘑菇和銷售菌種中不斷增長經濟效益。而有了這一脫貧致富的“領頭羊”,周邊農戶在家門口就可以取到致富“經”。
在該縣五道箐鄉等地,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縣有6戶群眾在何顯芬夫婦指導下開始了蘑菇種植。另據文倡村村干部介紹,通過有選擇的請村民到菇場打工,文倡村有10來個村民在潛移默化的操作中掌握了蘑菇種植的基礎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