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支部建產業 依靠實體增效益
-----云南富寧縣木央鎮發展食用菌產業紀實
近年來,木央鎮以全面推進脫貧攻堅為契機,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把推動產業發展作為實現貧困戶致富增收的首要任務,通過采取外出考察、引進投資和試驗種植等多種方式,最終將食用菌產業發展定位為產業脫貧一批的重要抓手,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立足鎮情 科學規劃謀新篇
木央鎮地處中越邊境,國境線長17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396個村小組,總人口11479戶5.6萬人,多年來受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和群眾觀念落后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貧困現象十分突出,2015年有3個深度貧困行政村2029戶貧困戶814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要在2017年率先實現整鎮脫貧出列,就務必在群眾增收上狠下功夫,該鎮圍繞鎮情,充分利用鎮內現有土地、氣候資源及其水資源,“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產業聯在實體上、把實體聯在農戶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先鋒模范作用,運用“黨員大戶+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率先規劃種植以姬松茸、香菇、黑木耳等為主的食用菌產業,并先后成立了永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明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好伙伴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國昌景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組織,推動食用菌產業區域聯動、示范帶動、綜合發展,打造出了木央鎮食用菌產業新篇章。
支部引領 干部帶頭做示范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在全鎮推廣食用菌產業,增加群眾收入,難點在于讓群眾見到實效,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為此木央鎮堅持走“黨員大戶+合作社+基地”的發展模式,以木杠、睦倫、中寨三個村委會為試點,從2013年開展試點香菇大棚種植以來,以村委會干部為代表進行試種,取得成功后在全村進行推廣種植,在中寨村委會示范種植香菇29個大棚30余畝,每個棚內可堆放菌棒1.5—2萬棒,年產鮮菇200余噸,產品主要銷往富寧、長沙、南寧等地,吸納莫么及周邊村寨30—50余人長期在香菇基地就業,年均實現經濟收入250萬元以上。2015年,又引進福建人胡發凱和富寧本地人鄭剛,分別在木杠、睦倫發展姬松茸(也稱巴西菇)種植,2016年投產至今,36個姬松茸棚產鮮菇140噸,產值200余萬元,菇農收入近120萬元;26個香菇棚產出香菇9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120多萬元;2016年,由睦倫村委會村支書劉昌林、監督委員會主任田景武、文書王炳蘭、大學生村官馮玉明4人合伙種植,并與進駐商戶簽訂合同,由進駐商戶提供技術指導和菌棒,以60元一公斤(干品)的價格收購,種植面積6畝,產出黑木耳鮮菇15000斤,產值12余萬元。2017年規劃種植食用菌805畝(棚),共涉及到159戶種植戶,其中有74戶精準扶貧戶,85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18戶種植大戶,26戶黨員戶。目前,已建好110個姬松茸棚,已全部完成上料播種,完成450畝360萬棒黑木耳簽訂合同面積,57個香菇棚已建好,可放置45.6萬棒菌棒。
創新模式 優化發展增效益
我鎮在積極探索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結合實際,進一步理清了全鎮食用菌產業總體發展思路(“八金”模式)。即公司運作有“保金”。由公司繳納4000元/棚產業發展保證金,墊支食用菌產業發展所需物資、提供技術指導和簽訂保底回收價格,出菇后公司從回收價中扣除墊支部分,出現虧本從保證金中扣除群眾損失,最大限度降低產業發展風險;二是土地流轉有“租金”。充分利用農村撂荒土地資源,按照500元/畝的市場價格統一流轉適宜食用菌發展的土地,完善三通一平,公司及菇農直接進駐發展,增加貧困群眾土地租金收益;三是金融扶持有“基金”。積極協調金融部門支持食用菌產業發展資金,通過整合400萬產業發展資金,貸款貼息200戶菇農的方式,破解合作社、大戶和貧困群眾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四是基地就業有“薪金”。積極引導缺資金但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到食用菌產業基地就業,專門設定貧困戶就業崗位,加大管理技術培訓,穩定月工資在 2000—2500元,使貧困群眾有穩定的薪酬收入;五是返包管理有“酬金”。讓有資金但缺勞動力的貧困戶將建好的菇棚承包給公司管理,或是讓有勞動力但無資金的貧困戶從公司承包菇棚管理,按照比例支付酬金,從而在管理上獲得收益;六是超產分成有“獎金”。政府與企業設立專門高產獎勵資金,激勵貧困群眾精細化管理,鮮菇的質量和產量超過規定標準后,分別給予個人或集體現金及政策獎勵,從而提高生產效益;七是生態修復有“償金”。設立生態修復補償金,禁止砍伐林木用于發展食用菌,鼓勵群眾充分利用秸稈、稻草、牛糞等農村閑置資源,并將廢棄料用于種植生姜、草莓、牧草等發展循環經濟的,給予生態修復補償金獎勵;八是訂單銷售有“售金”。以產品質量為本,發展食用菌綠色無公害產品,得到廣西、廣東、福建、湖南等多地客商的青睞,實行訂單銷售,供不應求,價格走俏。2016年來,全鎮食用菌訂單銷售收入達450余萬元,實現了群眾、企業“雙營”,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資金扶持 創新推動求突破
產業發展了,如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這是深思的一大問題,木央鎮因地制宜創新黨建扶貧“雙推進”方式,走“黨支部+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發展模式,形成黨的建設和扶貧開發的強大工作合力,全面破解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難題。通過爭取到位400萬元滬滇幫扶產業扶貧資金,以無息貸款借支的方式,借支350萬元資金支持木杠好伙伴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專項用于盤活和發展壯大以肉牛養殖、巴西菇種植等為主的種植、養殖業;50萬元資金支持富寧永業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專項用于巴西菇種植為主的種植業;木杠好伙伴合作社以每年不低于6萬元的集體經濟分配到木杠、上寨村黨總支,富寧永業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集體經濟分配到睦倫村黨總支,每年3個村的建檔立卡戶人員在合作社務工人數不低于總務工人口的三分之二,建檔立卡戶獲取的效益必須在本金的8%以上。此外,2個合作社每年共計拿出不低于32.5萬元資金作為3個村委會建檔立卡戶紅色分紅股份,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及特殊家庭人群占分配紅色股份的50%,有勞力、直接參與在合作社務工的占30%股份,有勞力,不參與合作社經營和務工的占20%,分紅資金分半年發放一次。2016年發放產業半年分紅資金14萬元,涉及上寨、木杠2個村委會313戶建檔立卡戶,最多戶可領到900元,最少戶可領到325元。截至目前,2個合作社搭建巴西菇棚62個,目前已全部上料播種完畢,每個大棚預計可為群眾帶來2.5萬元的收入。
木央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繼續走“黨支部+合作社+建檔立卡戶”發展模式,積極探討發展之路,擴大種植范圍、增加種植品種,將打造一條以姬松茸、黑木耳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逐步將食用菌產業建設成為木央鎮經濟、生態、社會三個效益相統一,生產、生活、生態和示范四個功能為一體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