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為重,枝葉關情。張北縣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瞄準“精準脫貧”這個靶心,強化政策兜底、培育特色產業、健全機制體制,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去年以來,全縣8640戶16349名貧困人口、4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
強化政策兜底,織就精準扶貧“保障網”
張北縣加大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積極推動農村扶貧標準線和農村低保標準線的 “兩線合一”,將符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1422個建檔立卡對象納入低保。財政出資143.8萬元用于養老保險繳費補貼,覆蓋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4.2萬多人。同時,落實教育補貼資金,實施國家 “兩免一補” “三免一助” “營養改善計劃”等教育惠民政策,發放各類補助和助學金2521萬元。
光伏扶貧工程是張北縣實施最有力、效果最明顯的扶貧舉措之一。去年,這縣充分利用光照條件和土地條件等多種優勢,實施32個、9600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和11萬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項目。 今年, 張北將集中規劃建設128個、共計3.84萬千瓦村級分布式聯建光伏扶貧電站,真正做到光伏扶貧全覆蓋。
培育特色產業,打造精準扶貧 “硬支撐”
走進7萬多平方米的張北食用菌種植扶貧帶動示范園, 只見大棚內培育的香菇等食用菌長勢喜人。 為了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示范園區積極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采用 “企業+農戶”帶動脫貧模式, 與貧困戶建立幫扶責任關系,農戶可入股分紅。 去年11月園區正式投產后,年產量可達1800多萬袋,帶動500戶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而據縣扶貧辦副主任溫平介紹, 從今年起, 貧困戶每年還可分紅700元,10年后返還本金和利息。
近年來,張北縣突出抓好扶貧產業開發帶動,把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和創新管理機制作為脫貧首要途徑和根本舉措。他們圍繞蔬菜、甜菜、馬鈴薯、雜糧、食用菌等八大優勢產業,把貧困戶納入優勢產業鏈,依靠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同時,創新 “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引導博天糖業、伊利乳業等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好地吸附到產業鏈上。
同時,這縣還強化 “旅游+扶貧”理念,依托一節一路,探索 “景區帶動、農旅互動、節慶拉動、能人推動”旅游扶貧模式,引領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僅去年,張北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吸引游客30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5000多貧困人口實現了穩定增收;草原天路惠及沿線9個鄉鎮、47個貧困村,人均增收1—2萬元。
健全機制體制,構建精準扶貧 “防火墻”
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張北縣建立起一系列制度:
——建立起 “分層管理、逐級負責”組織領導機制,構建精準扶貧指揮部、精準扶貧辦公室、鄉村脫貧攻堅組和駐村工作組、部門聯席會。
——建立 “多渠飲水、 一口放水” 資金管理機制。 按照 “渠道不亂、 用途不變、 各負其責、 各記其功”的原則,出臺相關政策,對各類可用資金進行整合,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扶貧開發,共整合各類涉農資金6432萬元。
——建立 “社會扶貧、 多位一體”綜合幫扶機制。全面推行領導包聯扶貧、專項扶貧和企業扶貧等多位一體的綜合幫扶機制。處級領導分包18個鄉鎮和部分重點村,督促相關部門與所在鄉鎮推進扶貧工作;32個省駐村工作組、 44個市駐村工作組和98個縣級工作組對口幫扶174個貧困村,定點幫扶全覆蓋。
——建立 “能人帶頭、 合作聯動”引領帶動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與貧困戶、 貧困村形成合作體,帶動貧困戶發展。其中,二臺鎮金家村致富能手孫守清帶頭成立了金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輻射和帶動貧困戶58戶發展馬鈴薯種苗培育、 原種種植和產品倉儲等鏈條產業,戶均年分紅1.1萬元;單晶河鄉共整合資金94.56萬元, 成立了5個村級養殖專業合作社, 統一采購仔豬1182口,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658戶、 1422人,人均純收入增加1500多元。
在此基礎上, 他們還建立起部門負責督導、 鄉村具體實施、 干部一線落實的工作機制, 進一步夯實鄉鎮脫貧攻堅主體責任、 鄉鎮黨委書記和鄉鎮長第一責任, 實行 “一票否決”; 提前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價, 及時查漏補缺、改進提高,并建立鞏固脫貧的后續計劃、 措施和保障, 避免出現邊脫貧、 邊返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