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摘的蘑菇品種叫‘榆黃蘑’,我家能種上蘑菇,得感謝我們村的孫慶才。”正在采摘蘑菇的村民李寶財感激地說。
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六戶鎮和寶村各家各戶的食用菌溫室大棚,金燦燦的蘑菇色澤鮮黃,十分耀眼,幾個村民正在大棚里忙著采摘蘑菇,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
村民李寶財口中所說的孫慶才就是突泉縣六戶鎮和寶村鴻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今年43歲的孫慶才是突泉縣六戶鎮和富村村民,從17歲開始外出打工,并在沈陽遼陽成家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不安于現狀的他告訴記者,這些年在外打工賺了錢,有了一定積蓄,總給人打工也不甘心,就琢磨自己干點兒什么。2005年,他通過去浙江等地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考察,與當地的企業老板、技術人員進行了廣泛的學習和交流,對種植食用菌有了全面的了解。外出考察回來后,孫慶才就投資建設大棚干起了食用菌栽培,有了設施農業大棚,又建了食用菌菌棒生產車間,培育平菇、香菇、杏鮑菇等食用菌,銷路很好,每年能賺上百萬元。
致富不忘父老相親。2015年末,孫慶才從遼陽回家探親,通過朋友介紹,他了解到和寶村村民有發展庭院經濟的愿望,但苦于村民沒有錢,他就打算用自己在外學到的經驗帶領百姓致富,發展食用菌庭院經濟。2015年1月,孫慶才創辦了六戶鎮和寶村鴻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主動拿出資金,幫老百姓建設54棟冷棚,共計1萬平方米。
孫慶才對記者說:“我當時成立這個合作社,也不是想著自己能賺多少錢,我想通過政府的惠民政策,在老百姓自己拿不出發展資金的前提下,自己拿錢給他們建設冷棚,培植菌棒,通過一年的運作,在冷棚內推廣種植榆黃蘑食用菌。2016年,由于老百姓沒有種植經驗,對當地的氣候條件不了解,就先培植3萬菌棒,移到10棟大棚管理,當年培植成功,看到效益的老百姓都要求加入合作社,發展食用菌。”目前,孫慶才的鴻澤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經發展社員432戶,帶動本村及周邊村屯百姓40多人就業,月工資2800余元。其中54戶大棚種植戶中就有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家有90多歲的老母親,媳婦又患病,都需要人照顧,想出門打工賺點兒錢,又脫不開身,培育食用菌挺好的,在家里既能照顧家人,又能賺錢,棚里的這些蘑菇,只要掌握好適合的溫度,一年一座大棚1.8萬元左右的收入不成問題。”和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福君高興地告訴記者。
榆黃蘑為當地的百姓趟出“脫貧致富路”。記者了解到,今年初至今,該合作社已經生產菌棒16萬棒,現在已經陸續開始采摘蘑菇。主要銷往突泉縣、烏蘭浩特市和科右中旗,采取定點銷售方式,合作社組織協調村內有車的人專門負責蘑菇運輸,將蘑菇運往直銷點進行集中銷售,百姓當天就可以拿到錢。
看到百姓發展食用菌的積極性這樣高,為應對榆黃蘑的大批量產出,孫慶才打算近期引進烘干設備,將經過烘干的榆黃蘑銷往北京、上海、江蘇等一線大城市。
采訪結束時孫慶才告訴記者,針對周邊村屯百姓的發展愿望,他還將把種植榆黃蘑的技術向周邊和安村、合寶村等村進行推廣。下一步計劃在和安村與和寶村建設200棟冷棚,屆時將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正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