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光輝)日前,在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用茅草覆蓋的大棚,一個緊挨著一個。大棚內,一個干練的中年漢子與兩個本地的工人正在精心管理竹蓀,薄薄的松針下,像雞蛋黃那樣大的竹蓀蛋惹人喜愛。
原來中年漢子是普安縣新店鎮波汆村支書劉志祥,這片竹蓀是他與另一個合伙人共同投資118萬元,吸納12戶精準貧困戶,利用特惠貸資金22萬元入股共同抱團發展起來的。
劉志祥說:“我們通過與貧困戶共商,達成發展的共識,接著付諸實際行動,目前,這片壩子上已建成普安縣波汆綠源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大棚87個,占地面積40余畝,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種植竹蓀,銷路不愁,預計一個月以后,就要產生實效了!”
新店鎮黨委書記吳松峰說,波汆村支書劉志祥帶頭與12戶精準貧困戶抱團發展種植竹蓀的做法,是新店鎮在近年來通過實施基層黨員干部主動與群眾共商,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讓情況掌握在基層、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任務落實在基層、促進發展在基層的“六在黨支部”工作法的一個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