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齊彩夢)“年年扶,年年貧”的扶貧壁壘,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根子之一就在于沒有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如何打破壁壘,讓農民增收?省、市、縣各級政府努力探索,民營企業也積極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農戶脫貧。云南省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姚遠帶領團隊研究出一套“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用大棚種植高原云耳的扶貧模式,貧困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姚木耳”。依托高原云耳產業,姚木耳希望“年年扶,年年貧”的扶貧壁壘得到突破。
針對石林彝族自治縣“空殼村”的貧困現狀,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5億元,利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創立一個以大棚種植云南有機桑木耳(以下稱
高原云耳),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建成一家年產1500萬袋菌包的專業化工廠、一個大棚立體種植研發示范基地、一個食品級生產包裝廠,成為集研發、生產、種植、包裝、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型企業。
綠色農業
制定生產到成品的標準體系
時光倒回2013年,當時說起高原云耳,消費者并不知道是什么,產自哪里。如今,再提高原云耳,消費者都知道這是產自石林的好木耳。
“其實,高原云耳的原產地歸屬石林。”姚木耳回憶,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2013年,他來到云南旅游,被這里的氣候環境和食用菌深深吸引。他很疑惑,為什么在如此適合食用菌生長的地方沒有一個知名的
云南木耳品類和品牌?當時就決定在云南嘗試種植高原云耳。
于是,姚木耳辭去已奮斗10余年的上海企業管理工作,毅然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到云南追逐夢想。
“我當時先去黑龍江進行了半年多的實地考察和學習,又將東北的黑木耳專家邀請到云南幫助選址,最后,通過對日照、氣候、環境、海拔、水質、原料等方面的綜合考量,我們決定將基地定在石林縣。”姚木耳介紹。2013年10月,姚木耳和團隊正式入駐石林,同年啟動工廠化栽培高原云耳項目。
“通過與云南省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的戰略合作,我們已經摸索出一整套適合云南地區集菌種馴化、菌包生產、育菌、種植等方面的成熟解決方案,申請各項發明專利10余個,還培育出獨有的‘高原云耳’菌種系列。總的來說,我們已制定了得到市場認可的從生產到成品的整套標準體系。”他說。
據了解,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擺脫了東北黑木耳對林業資源過度依賴的局面,形成一套利用農余產品如蠶桑木修剪過的枝條、玉米芯等種植高原云耳的生產方式。同時,每季用完的廢棄菌包又可以回收處理成為有機肥還田,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立體種植
一年產3季 畝產翻3倍
目前,姚木耳已經在石林縣長湖鎮等鄉鎮實現了“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帶動了很多農民脫貧致富。
家住石林縣長湖鎮蓑衣山村的張樹蘭就是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批種植高原云耳的合作農戶之一。兩年多時間,她家已經通過種植高原云耳,蓋起了小洋樓,買了私家車。今年,她開始嘗試大棚種植。
“過去,普通地擺種植方式,每畝地只能擺1萬個菌包,年畝產1000千克左右,而且一年最多只能種植兩季,還得‘看天吃飯’,而現在用立體大棚,每個大棚能掛2.5萬個菌包,一年最高可以實現3季種植。按一季畝產約1250千克算,3季可收3750千克,用大棚種植每畝地的產量比過去至少翻了3倍多,關鍵是風險更小,品質更高,心里更踏實了。” 張樹蘭說。
張樹蘭說的,得到了
姚木耳的證實:“大棚種高原云耳一年的畝產值約15萬元,毛利潤5至6萬元,用工成本低,凈利潤也相對較高。”
此外,該公司為種植戶提供優質菌包等生產資料,并派專業的技術團隊到田間地頭,給合作社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指導,確保農戶能種出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最后公司按品質分級收購。“未來,我們將培養出一批分散在多個村鎮的擁有豐富種植和管理經驗的專業種植戶,他們將成為各村高原云耳產業的‘領頭雁’。再建立一批村級合作社,讓‘領頭雁’跟著產業項目走,貧困戶跟著‘領頭雁’走,真正實現長效脫貧。”姚木耳說。
下一步,該公司還將在位于臺創園內的基地開設培訓班,免費培訓合作社農戶。
復制推廣
將建100個高原云耳大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希望‘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能讓石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不僅脫貧,還要致富。”這是姚木耳4年來的愿望。
2017年6月22日,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永巨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和石林縣烤煙專業化服務協會在石林生態工業集中區內簽訂了高原云耳產銷戰略合作協議。今年,在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石林縣煙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天生關、林口鋪、西街口、路美邑4個村鎮的專業化烤煙服務合作社已陸續建立了4個高原云耳合作社,并引入金融機構扶持,在今年下半年將建成100個高原云耳種植大棚,將高原云耳打造成石林縣繼烤煙之外的第二大農業支柱產業。
4個村鎮中,林口鋪和摩村是云南省建檔立卡貧困村,全村共有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貧困戶人均年收入2690元。昆明旭日豐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石林縣煙草公司,于2016年7月份在該村和葉烤煙服務合作社基礎上,成立了石林縣第一個高原云耳合作社。今年下半年該合作社將建有30個大棚的種植基地,預計年產量最高可達11.25萬千克,年產值675萬元左右。
“我們將土地流轉過來,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實現烤煙和高原云耳輪種。有勞動能力的社員可以到合作社打工,一天有80元收入,沒有勞動能力的社員年終也能分紅。像這樣發展產業,不單是脫貧,而且能致富。” 和摩村村支書蔣特金介紹。
姚木耳介紹,高原云耳目前在國內餐飲、商超等渠道的銷售已全面打開,并出口到日本等國,已出現了一“耳”難求的局面。但是,目前農產品生產和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依然存在,很多農民擔心會出現“今年‘蒜你狠’來年‘蒜你賤’”的情況。產銷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能為合作社有效規避這種風險,做到“以銷定產”,即讓合作社按市場標準和訂單來組織生產,不用擔心種出來的產品賣不掉,這也是未來產業能夠良性發展的關鍵模式。
產業融合
精深加工串聯一二三產
云南不僅是農業大省,還是旅游大省,石林作為云南的特色旅游景區,正著力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诖?,姚木耳立志打造“石林云耳”地理標志,為石林旅游增光添彩。
“下一步,我們將在石林打造融種植、教學、體驗、觀光等于一體的
高原云耳莊園,吸引更多游客來石林,將‘石林云耳’打造成云南高原特產新名片。這100個大棚其實只是一個開始。”姚木耳說。
據悉,該公司將利用三到五年時間,在石林建設1000個以上的高原云耳種植大棚,成立30個以上的高原云耳種植基地,帶動30個以上的高原云耳合作村和合作社,培養3000人以上的產業工人,以分紅、務工、種植等形式,帶動萬戶以上的農民增收致富。
“我們將通過飲料、即食食品等深加工產品開發以及農旅融合等新形式,打通一二三產脈絡,將高原云耳產業在石林的總體年產值做到10億元以上。”姚木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