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整齊的木耳大棚排列有序,寬闊的水泥大道旁商店林立……江蘇徐州豐縣鳳城街道張寨村黨總支書記張利光以創業發展、帶民致富為己任,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黑木耳種植,做大做強富民產業,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村經濟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全村上下煥然一新,繁榮穩定。
木耳鋪就致富路
2003年,張利光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但村民們對這位新上任的“當家人”卻抱有一些質疑:“他是我們這里遠近聞名的能人,自己的事業做得很大,但是當村官卻沒有經驗。”
面對村民們的擔憂,張利光選擇以行動回應。張寨村是農業大村,玉米、棉籽殼等資源豐富,這正是發展木耳的重要原料。得天獨厚的條件更堅定了他帶領群眾發展木耳的信心,他決定以黑木耳生產為突破口,帶領村民走強村富民之路。
為解決群眾在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難問題,張利光積極協調農商行,利用扶貧資金和信貸資金,共爭取資金600多萬元。2009年,他幫助村里種植木耳黨員示范戶張強成立了同鑫農產品生產專業合作社,又與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食用菌菌種標準化生產基地和蘇魯豫皖邊界食用菌交易市場,開展木耳品種的更新、種植、深度推廣,為農民提供優質的木耳菌種,形成木耳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產銷體系。
在他的帶領下,全村木耳發展年年有突破,年年邁大步。張寨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木耳專業村。2016年,全村新增加種植5萬袋以上288戶,全村人均增收近5000元。
情系百姓辦實事
張寨村群眾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張利光并沒有滿足于現有的成績,每天仍然在為村民四處奔波,目的是讓張寨村的發展越來越好,讓群眾 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近年來,由于全村食用菌種植規模的擴大,車輛增多,修路成為張寨村群眾主要愿望。張利光經過多方努力,籌措資金,先后完成村內4條主干道的砂石路和水泥路的建設。他還帶領群眾對村內8條主干溝進行開挖和坑塘治理,基本上解決了村內農田的灌溉和排水問題。
農戶種植木耳主要采用燃煤鍋爐,影響了空氣環境。張利光以“263”行動為契機,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參與整治。煤氣爐“下崗”,氣化爐“上崗”,使得村里環境越來越好,也為群眾創造了一個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在張寨村,全村2000多口人,誰家老人身體不好,誰家兒子該娶媳婦,誰家女兒要上學,張利光的心里清清楚楚。他常說:“心里有群眾,群眾心里才會有你,為群眾做事了,群眾才會信任你。”
凝心聚力強堡壘
張利光剛上任時,開展工作困難重重。面對這種情況,張利光逐一走訪了村里的老書記和有威信的黨群代表,尋醫問診,找準問題癥結。認識到要改變村里面貌,必須先改變村黨組織面貌,必須切實抓好村級班子建設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讓黨員干部提高素質、轉變作風,讓農民群眾信任干部。
在他的帶領下,張寨村積極推進村級組織建設,嚴格村務管理制度,凡是重大事項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相關事項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進行,保證了村內事務的公開、民主、透明,同時,逐步推行“兩委”班子干部黨員承諾制度、“兩委”干部“雙述雙評”制度、黨員村民代表議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兩委”班子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受到群眾擁護。
如今,張利光構筑了新的藍圖,他打算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利用該村2000畝耕地,全部建成高標準的設施大棚,大力發展木耳、杏鮑菇、秀珍菇等食用菌產品,把該村打造成為全省黑木耳生產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