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劉懷瀛)7月24日,在建寧縣均口鎮興農食用菌基地里,鄒友來正忙著采摘香菇。“這些都是會‘生錢’的寶貝,今年能給家里帶來兩萬多元的收入。”看著架子上長勢喜人的香菇,鄒友來很開心。
鄒友來是均口鎮隆下村的貧困戶。家里有4口人,妻子殘疾、母親年邁、孩子上學,一切開銷全靠他一人。沒資金、沒路子,怎么辦? 均口鎮將鄒友來一家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后,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扶貧計劃表”。
目前,他家的增收項目有三項:一是種植食用菌。他在興農食用菌基地種植香菇,眼下進入收獲期,5100袋香菇已經賣了1萬多元。二是種蓮子,可收入1萬多元。三是利用空余時間就近打零工,一年下來可增加5000多元收入。三項一加,一年純收入可達2萬多元。
此外,村里實施扶貧資金量化折股分紅,即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項目形成的資產折合成股權進行分配,向貧困戶發放股權證,讓每個貧困人口都享有同等股權。去年底他家共領到分紅款5220元。
如今,建寧的每個貧困戶都有一個干部掛包,至少有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幫扶,從項目謀劃、技術指導、資金投入、產品銷售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做到“一戶一策”,確保項目、資金、幫扶力量精準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