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改臨:漳州食用菌產業50年栽培歷史的見證者和推動人之一
發布時間:2017-08-10
來源: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本網訊(記者 談夢嬌)福建省漳州市食用菌產業有半個世紀的栽培歷史。蘑菇產量、加工量、出口量連年保持全國前列,素有“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在50年的栽培歷史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廣為人知,他是九湖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涂改臨。
年近古稀的涂老,從事食用菌栽培已經44年,是漳州食用菌產業當之無愧的見證者和推動人之一。如今,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在栽培技術的一線辛勤工作,探索食用菌工廠化道路。只要一有時間,他就鉆到研究所的實驗室。
他所一手創辦的這個民營研究所,是漳州食用菌歷史最悠久的“栽培技術營”,堪稱食用菌產業技術革新的一顆“小心臟”。涂改臨44年的“傳技布道”,不但造福了當地百姓,也為我國“南菇北移”做出了杰出貢獻,哪里有蘑菇生產,哪里就有漳州技術員的身影,飲譽食用菌界。
食用菌界的“涂老大”
1966年,涂改臨初中畢業后,上山下鄉到九湖鎮新塘村插隊。1973年,生產隊開始種蘑菇,他開始接觸蘑菇。這是他一生與蘑菇結緣的開始。在生產隊,由他負責的蘑菇種得特別好,慢慢傳開了。
1979年,龍海縣供銷社招收他當技術員,指導整個龍海縣的蘑菇生產。那時,蘑菇種植采取的是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產品。這個時期,漳州的蘑菇產業才剛剛開始起步。
隨著時間的推移,漳州的蘑菇種植范圍慢慢擴大。改革開放以后的1983年,涂改臨先是創辦了龍海縣九湖食用菌廠,繼而在1987年成立食用菌研究所,開發食用菌的新品種進行推廣。沒想到,這個研究所一開就是30年,成為推動漳州食用菌產業技術革新的“小心臟”。
涂改臨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劃分成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從1983年到1993年,這十年是幫助農民致富的十年。涂改臨最早開始推廣的是毛木耳,從實驗室種植出來,一開始一個農戶的種植量只有5000多袋,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量栽培。不過,就是這樣的開始,造就了漳州毛木耳從無到有,并最終成為全國最大的毛木耳生產基地。
隨著食用菌種植技術的成熟,1993年至2003年,涂改臨不斷推出新的食用菌品種,致力于幫助農民進入規模化的栽培,從過去幾千袋的小量種植,逐步提高到幾十萬袋的種植規模。
2003年以后,漳州進入杏鮑菇工廠化時代,杏鮑菇的產量逐年增加,到2010年杏鮑菇工廠達到80多家,杏鮑菇日產量300多噸,累計投資超過6億元。漳州成為杏鮑菇的主要生產基地。涂改臨是杏鮑菇工廠化的主要推動者。
力推“蘑菇工廠化”
“從60年代至今,漳州蘑菇的種植已經有50年的歷史。傳統模式堆垛糞便橫流,造成地下水污染,環境一定要整治。蘑菇的發展,為漳州創造了很好的效益,一定要升級。”
從2011年起,涂改臨開始推行蘑菇工廠化,他先后學習考察了歐美及國內的工廠化生產企業,經過研討論證,提出建設蘑菇工廠化示范點“漳州模式”的發展計劃。
2015年,漳州臺商區出臺扶持蘑菇發展政策,并責成區內龍頭企業、合作社率先進行工廠化示范。未來3-5年,蘑菇產業將成為臺商區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逐步實現一村一廠、一戶一車間的家庭蘑菇工廠格局。這是涂改臨花費了5年時間推行蘑菇工廠化的初步成果。
所謂的蘑菇工廠化,指的是“政府牽頭、龍頭企業承建,合作社示范、種植戶購買服務”的發展模式,通過投建蘑菇三次發酵料生產基地,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生產優質標準的蘑菇三次發酵料,以龍頭帶動農戶,引導農民實現真正意義的工廠化生產,由一年1茬栽培變為一年6~8茬栽培,徹底改變50年的傳統生產模式,向工業化模式轉變。
從事食用菌研究40多年來,涂改臨最切身的體會是:”食用菌的推廣是很快的,只要做出樣板就行了。” 2004年,他建了7個杏鮑菇示范菇房,如今發展出80多個杏鮑菇工廠化的企業。他相信,以臺商區為試點,蘑菇的工廠化將很快在全市推廣開來,他預計這一輪的產業升級大概還需要5年的時間。
半機械化、工廠化、墻體式、溫控、周年性栽培袖珍菇、金針菇、杏鮑菇等珍稀食用菌,代表著未來農業工業化發展趨勢。漳州現有嘉田、成發、天珍菇業等85家食用菌企業進入工業化生產,成為全國食用菌生產工廠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南菇北移”大本營
在漳州蘑菇種植規模的崛起的同時,作為食用菌大本營的栽培技術,也逐漸走向了全國各地,哪里有蘑菇栽培,哪里就有漳州的技術員。由此,涂改臨堪稱全國性蘑菇栽培技術的“鼻祖”,他的研究所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內,持續為整個產業輸送栽培技術。
1984年,他創辦的《食用菌信息》報,至今已出版300多期,印數達到100多萬份,免費分發全國各地菇農。1979年首創簡易蘑菇培養料二次發酵方法,在福建省閩南漳州地區迅速推廣,現在已推廣到全國各地。
1984年以來,他為漳州地區研究、開發了十幾個食用菌新品種,使漳州市成為全國最大的蘑菇和白背木耳生產基地,并推動漳州市食用菌向規模化、工廠化方向發展。
2003年4月,涂改臨榮獲“福建省勞動模范”稱號,2005年11月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先進生產者,2006年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2006年度全國食用菌行業新聞人物。
“我的研究所就像一個技術營,新的來培訓,老的技術員出去指導栽培。”讓涂老頗為自豪的是,漳州是全國范圍內“南菇北移”的大本營,從他研究所走出去的技術員,服務于全國各地的蘑菇生產。
經過44年的摸爬滾打,涂改臨一生為之奉獻的蘑菇事業,如今還有兩個未完的心愿:希望到2020年完成漳州食用菌的產業升級,把整個蘑菇工廠化的產業鏈做得更加完整;其次,配合政府做一個蘑菇主題公園,向全世界推廣漳州的蘑菇種植歷史,打造漳州50年的蘑菇名片。涂老說做完這兩件事,他就差不多可以退休了。
*版權所有
① 本網所有自采資訊信息(含圖片)獨家授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經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例:"中國食用菌商務網"。
②本網部分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并注明轉載出處,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