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劉懷瀛)吉林省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延邊海寶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卓清波,將福建古田的特色食用菌生產技術引進了吉林省,從2011年開始,在這里進行特色食用菌的栽培。
圖們與古田的氣候環境不同,地理環境各異,適合培育的食用菌品種也不盡相同。他先是挑選了幾種食用菌進行試驗,杏鮑菇、金針菇、銀耳……經過三四年的嘗試,不斷的品種篩選和技術試驗,最終確定了以茶樹菇和姬松茸為主要種植方向,取得了可觀的市場成效。
“東北三省種植茶樹菇的,只有我這一家。”卓清波介紹,南方生產的茶樹菇運到北方,新鮮度已經打了折扣。而自從延邊海寶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茶樹菇以來,東北的商販都喜歡從他們這里購買茶樹菇,新鮮又相對便宜。“在這里種茶樹菇,市場是不愁的,主要難點在于種植技術。”
他們選擇了菌袋生產茶樹菇的培育方式。當地食用菌的菌袋培養料以秸稈、稻草為主,為了增加菌袋的養分,提高每袋的產出率,他們獨辟蹊徑,從新疆引進棉籽殼,作為填裝菌袋的培養料。培養料調配好后,在接菌環節,卓清波從福建老家請來了專門從事食用菌生產的技術能手,每天可生產3萬袋菌包。
在養菌的溫室大棚里,待到白色的菌絲長滿菌袋,就可上架進行培育。由于菌袋養分足,種植方法精細,海寶合作社的茶樹菇可以實現長達一年的生長期,分批采摘,提升了全年總產量,降低了成本。他們培育茶樹菇的暖棚共有13棟,每棟可容納10萬袋菌包,目前總量可達300萬袋。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澆水、通風、控溫、采摘等,不需要額外的人力成本投入,每座溫室僅需一人看管。而且,茶樹菇的生產季節與黑木耳不同,可以避開圖們的農忙時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的成本。
“因材施策,因地制宜”。經過技術人員反復的試驗,他們的茶樹菇培育技術日趨成熟。與此同時,在姬松茸的種植上,他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東北氣候的種植方法。
“南菇北種,在氣候上難免要不適應,接菌種要避開最冷的天氣。不同菌種所需的溫度和培養料也不一樣,需要精細控制。”經過配比研究,他們將秸稈、廢菌袋、稻草、牛糞作為姬松茸的培養料。
今年,他們有48棟溫室用于姬松茸的種植,采取了開放式平面栽培,每座溫室可種植三四百平方米的姬松茸,從培養料發酵到出菇,需要3個月時間,出菇后的一個月內,可采摘2次。這種多產于貴州和云南的食用菌,在圖們的山間扎根落戶。它怕光,需要一個陰暗潮濕的生長環境。溫床上的“土壤”,拌入了稻草、秸稈等,營造出了近似于天然的生長環境,一簇簇姬松茸,從土中冒出頭來。“姬松茸出一批菇需要5個月的時間,在這里的生長期是從5月到10月,采摘后,每平方米的溫床上,可產出1斤到1斤半的干品,散裝出售價可達每斤六七十元,市場效果不錯。”為延長姬松茸的保質期和便于長途運輸,他們會對姬松茸鮮品進行烘干裝袋。
卓清波坦言,他們未來將著力于茶樹菇的培育,與本地最常見的黑木耳相比,茶樹菇的利潤空間要高一些。基于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他們將擴大產量,同時增加新品種食用菌的種植,推廣新品種,輔導當地農民進行食用菌種植,開辟當地農村產業發展的新路徑。依托于延邊海寶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延邊山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市場推廣,多次參展東北亞博覽會和長春農博會,同時積極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今年九月,山禾獲評為延邊州“最受歡迎特產企業”,在發展特色食用菌種植的道路上,他們還將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