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渭濱區高家鎮段家磨村岔路口的李大林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2座香菇大棚排成兩行。駐村第一書記趙學輝和社員們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趙學輝告訴記者,第一茬香菇快賣完了,合作社將在元旦前后種植第二茬香菇。
為山區群眾闖出脫貧新路子
今年36歲的趙學輝,是渭濱區教體局干部,2015年8月以來,先后在高家鎮棗園村、段家磨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2015年底,趙學輝任段家磨村第一書記后,籌集資金,成立合作社,在荒草灘上建起香菇大棚,第一茬就收入20多萬元,打破了段家磨村無產業的現狀。
據了解,段家磨村地處西部山區。這里山大溝深,全村還有27戶沒有擺脫貧困。為了尋找一條脫貧致富、發展產業的新路子,趙學輝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來到村上考察,認為這里森林資源豐富,發展香菇產業前景廣闊。于是,趙學輝帶著黨員李林強、陳元太和村委會主任賈宏員到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學習“取經”,并聘請李林強的好朋友——漢中市留壩縣的陳超為技術員。
陳超來到段家磨村,通過查看村上的地形地貌,認為在三組10多畝荒灘地上建香菇棚條件比較好。而種植香菇在村上還是第一次,村民聽說要租用自己這片地,思想上有顧慮,怎么也不答應。為了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趙學輝走家串戶,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他說:“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這是黨和國家的大政策,而我們山區窮,就要在不變中求變,追求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通過講政策、講道理、講前景,終于贏得了群眾支持,以每年每畝支付1000元租金的條件,與涉及土地的24戶村民簽訂了協議。
有了土地,沒有啟動資金怎么辦?趙學輝想方設法,通過大戶投資、扶貧資金、貼息貸款、集體入股等,多方籌資100多萬元,成立了“李大林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 +合作社 +入股戶 +貧困戶”模式,每年每戶分紅500元,并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凡是入社社員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合作社務工,每天發放工資70元。
種植香菇需要廢棄的樹枝作原料,但由于村子周圍2萬多畝山林被外地客商承包,要使用廢棄的樹枝,需要從承包者手中購買。為了節省資金,趙學輝多次與其洽談,先支付2萬元定金,等香菇出售后,再償還剩余的原料費用。
有了場地、原料、資金、技術,趙學輝與合作社理事長李林強馬不停蹄購買了鋼材、水泥、塑料膜、遮陽網等材料,加班加點建起12座香菇大棚。2016年底,第一茬6.4萬個菌棒裝進大棚。
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管護香菇
今年夏季三伏天,正值香菇生長關鍵時節,氣溫連續40攝氏度“高燒”不退,眼看成熟的香菇就要萎縮,技術員要求立即降溫,趙學輝買來水泵,從河里抽水灑在棚頂為大棚降溫,最終將溫度降到適合香菇生長的30攝氏度以下。今年秋季,又遇到持續降雨低溫天氣,趙學輝擔心如果見不到陽光,香菇又會受損。在技術員的指導下,趙學輝又想方設法為香菇保溫取暖。他像照管自己的孩子一樣,天天守候在大棚內,看著香菇長大。 為了管護香菇,趙學輝幾個月都沒有回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趙學輝和入社社員的精心培育,今年秋菇已經陸續上市,初步估算總收入可達20多萬元。50歲的三組貧困戶劉引香,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丈夫意外身亡,兒子常年患病。她說:“我家沒有勞力,加入合作社實在太好啦,坐在家里每年還能拿到500元分紅,好日子讓我趕上了。”
由于趙學輝責任心強,扶貧業績突出,先后被渭濱區委、區政府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脫貧攻堅工作標兵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