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食用菌先進生產技術送到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三晉大地上,幫助企業與菇農解決食用菌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想方設法幫他們發家致富,是山西農業大學80后副教授劉靖宇的心愿和科研目標。
在浙江、福建生活與工作多年的劉靖宇副教授,深知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對于推進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性。
2013年以來他積極聯系廣靈、高平、臨縣等市縣開展反季節香菇生產示范工作,他以山西特色食用菌標準化生產難題為科研導向,3年來,與龍頭企業合作,在品種篩選、種性保持、菌棒標準化生產工藝、滅菌工藝、養菌棚與轉色棚設計、定向出菇工藝、企業與農戶合作模式、鄉土新型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艱難攻關,分別作為主持人和主要參與人完成“高寒地區夏季花菇高效栽培技術”和“‘三位一體’香菇周年化高效生產技術”2項科研成果,建立了高效香菇反季節標準化生產模式,徹底改變了山西省香菇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照搬福建、河南、山東等食用菌大省導致的香菇生產混亂、比較效益低的局面,使山西省的香菇出廠價從原來的平均3元/斤,提高至5.5元/斤。
其中,廣靈縣累計反季節生產香菇菌棒600萬棒,實現銷售收入5500萬元,凈利潤1400萬元,累計利用木屑、棉籽殼、麩皮等農業廢棄物9000噸,直接帶動農戶200多戶,輻射帶動700余人就業。高平市金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產量高達1200萬棒/年,躍居全國香菇生產領導企業之一。臨縣全縣已培育形成千山、豐林、眾鑫等專業化香菇菌棒生產企業,產業基地建設達45家,涉及12個鄉鎮39個村,香菇從業人員達到2000多人,其中貧困人口1400多人,間接帶動3000多人就業,生產種植規模達到1000萬棒,被呂梁市確定為“食用菌產業基地縣”,業已成長為我國夏季香菇生產的重要基地縣之一。
與此同時,農村出身的劉靖宇深知依托食用菌產業脫貧攻堅、實現脫貧致富,除培育龍頭企業提高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外,還培養出了很多既懂技術又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蘑菇人。
5年來,他累計開展各類培訓100多次,培訓各類食用菌人才2000多人次,培養了一大批產業亟需的地方人才,通過他們的技術指導、言傳身教,極大地提高當地食用菌產業化水平,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了脫貧致富步伐。
此外,除實地培訓外,他還建立山西蘑菇人、山西香菇、山西雙孢菇、山西食用菌市場等各類QQ和微信交流群,方便大家技術交流和信息發布,他還利用菇農朋友在栽培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措施和有效管理辦法。
在科技扶貧和科技服務的同時,劉靖宇還承擔了大量的科研任務,近5年承擔國家、省級和市級項目7項,主持或參與制定山西省食用菌地方標準9項,鑒定科技成果6項,審(認)定食用菌新品種2個。
人物點擊:
劉靖宇,男,漢族,1980年生,博士,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山西省微生物學會食用菌協會理事、山西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榮獲“2012年福建農林大學超大獎研金”、“2013年度山西農業大學‘五四’青年標兵”、“2016年度山西農業大學‘晉農新秀’”。
劉靖宇師從中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被譽為“山西省現代食用菌產業奠基人”的常明昌教授。2003年以來,一直從事食用菌遺傳育種、栽培工藝優化和食用菌技術服務工作。他始終堅持走農科教、產學研和科技扶貧相結合的道路,特別是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發出“落實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工作”以后,他積極響應,成為了一名“三區” 科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