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錢”的寶貝帶著村民脫貧
眼下,均口鎮(zhèn)共有35戶農戶加入了興農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其中有5戶是建黨立卡貧困戶。
為了帶動更多農戶增收,擴大產業(yè)發(fā)展,合作社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以“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經營:把合作社的菌棒出租給村民,對于缺乏啟動資金的貧困戶,合作社還可以先將菌棒借給貧困戶,等出菇后再抵消菌棒的成本,為貧困戶解決啟動資金的難題。
“為保證村民能夠養(yǎng)得出、養(yǎng)得好,在管理菌棒的過程中,我們會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真正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邱小華說,正常情況下,除去開支,承包一畝菌棒能有9000元左右的純收入。
在食用菌基地里,記者看到忙著采摘香菇的周友來。“這些都是會‘生錢’的寶貝,今年,能給家里帶來兩萬多元的收入。”看著架子上長勢喜人的香菇,周友來很開心。
周友來一家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后,均口鎮(zhèn)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扶貧計劃表”。
目前,他家的增收項目有三項:一是種植食用菌。他在興農食用菌基地種植香菇,眼下進入收獲期,5100袋香菇已賣了1萬多元。二是種蓮,可收入1萬多元。三是利用空余時間就近打零工,一年下來可增加5000多元。三項一加,一年純收入可達2萬多元。
除了像周友來這樣承包菌棒進行增收之外,其他的貧困戶長期在基地里務工。“一小時10元,按勞取酬。”邱小華說,平均每人每個月的工資在2000元左右。
“在家門口務工,不僅能照顧家庭,每天還有80元收入,一個月工資2000多元,這對我來說再好不過了。”貧困戶黃鳳蓮笑著說。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擴大食用菌的種植規(guī)模,帶動發(fā)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合作社,爭取把食用菌產業(yè)做大、做好、做強,帶動整個鎮(zhèn)的村民脫貧致富,為均口鎮(zhèn)的老百姓脫貧奔小康盡一份力。”邱小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