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陵川縣奪火鄉木林森專業合作社,正好看到社員李振全正在查看用秸稈作為培養基而培植的大球蓋菇的出菇情況。只見,在培養基中,一株株大球蓋菇破土而出。玉米和大球蓋菇相間而作,形成了一道十分獨特的景觀。把食用菌和玉米相間種養在大田里,這一想法的實現源于對廢棄玉米秸稈的再利用。
據了解,這種菇糧輪作模式,就是一行蘑菇,一行玉米,第二年就是蘑菇行種成玉米,玉米行種成蘑菇,形成一個二年輪作一次,二年輪作一次,就形成一個菇糧輪作,這種模式就可以每年的循環,這個土地利用。秸稈種了蘑菇就直接回田,再一個菇渣它也是一種好的有機肥,也節省了老百姓種地的施肥。
這個想法是由陵川縣奪火鄉木林森專業合作社的李振全經過反復鉆研試驗想出來的。有著多年菇類種養經驗的李振全,想到了用秸稈養菇。通過查閱資料,李振全發現營養豐富的大球蓋菇,可以生長在各種秸稈培養料上,而且大球蓋菇的抗逆性強,可在4-30℃氣溫條件條件下出菇,非常適宜陵川的生態氣候環境,并且其他地方已有大田成功種養的先例。
于是,李振全便在科技部門的支持幫助下,在自己的大田里養起了大球蓋菇。經過近半年的反復試驗,李振全成功地在大田里培育出了大秋蓋菇。為了更好地節省成本,省時省力,李振全還開創了五行一壟菇糧輪作模式,實現了土地和秸稈的有效利用
李振全表示,大球蓋菇大田種養成功后,他還將進行反復試驗并加以推廣,不僅讓野生菇回歸自然,讓更多的人享受野味,更為帶動老百姓增收尋求一條新的綠色生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