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宗本,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河南省勞動模范,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從事食用菌研發、生產50多年,堅韌、執著、一絲不茍地追求著讓泌陽食用菌產業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他以“夸父追日”的“行者”精神,腳踏實地,終生不渝。2018年,獲“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工匠精神獎”。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堅守人大代表為人民的理念,聚力脫貧攻堅,幫助泌陽農民在菇花飄香中踏上小康的征程。
匠心:他用50年的專注做了一件事
每個時代,都有勇立潮頭、敢于中流擊水的創業先鋒。每個行業,都有甘于平淡、堅守崗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他沒有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卻扎根于農村默默奉獻;他沒有孤芳自賞的清高,卻腳踏實地,履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職責;他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卻用滿腔熱情履行著肩上的責任,用行動譜寫出一曲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歌;他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食用菌專家,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執著地演繹他那精彩而動容的人生。他就是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禹宗本。
禹宗本,泌陽縣王店鎮小河村禹莊人,1973年畢業后,開始深入農村進行農業領域的科研工作。后來,他成立雨露菌業,創辦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開始致力于食用菌的科研與生產。
創業前期,在簡陋的條件下,禹宗本查閱了大量的科技書籍,做了很多科研試驗。在選育的過程中,他對黑木耳與毛木耳原質體融合育種,黑木耳的袋料野外露地栽培,姬松茸、灰樹花、雞腿菇、紅香菌的馴化栽培,雙孢菇培養料的二次發酵等進行了專題研究,結合實際操作中的經驗教訓,先后選育出香菇、草菇、雞腿菇、蘑菇、黑木耳、銀耳、金針菇、姬菇、猴頭、靈芝、桑黃、硫黃菌等30多個新品種。特別是對夏香菇實施實現了不同品種、不同季節、不同溫度、不同培養料、不同栽培模式、林下栽培套種循環的常年生產體系;推廣普及了以農作物秸稈、牲畜糞便為主的培養基,取代了木屑培養基的新配方;將高壓滅菌改為巴氏滅菌新方法;無菌封閉式接種實行降塵開放式接種;高壓熟料栽培改進了生料、半生料栽培,實現了農業生態循環的食用菌產業。其中,“雨花”系列花菇菌種的基因片段,成為全國唯一,在食用菌的制種、馴化、栽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近年,禹宗本帶領公司員工按照產業發展需要,堅持走規模化、標準化、工廠化四季栽培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此促進公司轉型升級。目前,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已成為一家集科技研發、食用菌遺傳、育種、栽培、加工、貿易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現有食用菌珍稀品種馴化培育實驗室1個、栽培育種實驗基地3個,從菌種、菌棒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以及原料配制、裝袋滅菌、智能凈化、無菌接種、溫控發酵、檢驗檢測等;擁有大部分新型儀器和精密儀器,以及研究開發試驗條件和基礎設施;擁有必要的檢測、分析手段和工藝設備;培訓場地600多平方米。
同時,公司建有“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食用菌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等科技研發和培訓機構,是河南省最大的食用菌育種科技創新企業。
50年來,禹宗本在食用菌產業的浪潮中不畏艱辛,在振興鄉村經濟、脫貧攻堅中以食用菌產業帶動百姓脫貧致富,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豐收。其個人也取得豐碩成果:2001年,被河南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等五部門評為“河南百名優秀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2005年,被河南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等三部門評為“河南省科技創新先進個人”;2011年,被河南省委組織部等十部門評為“農村優秀實用人才”;2012年,被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評為“河南省十佳科技型模范企業家”;2012年,獲評“駐馬店市拔尖人才”;2013年,獲評“河南省優秀科技特派員”;2014年,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2016年,當選河南省食用菌協會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2018年,當選河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2018年4月11日,在中國(三門峽)國際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博覽會上,禹宗本榮膺行業十大“工匠精神獎”。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這么寫的: 50年,堅韌、執著、一絲不茍地追求著讓泌陽食用菌產業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他以“夸父追日”的“行者”精神,腳踏實地,終生不渝,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幫助泌陽農民在菇花飄香中踏上小康的征程。
對于工匠精神,禹宗本這么詮釋:“工匠精神就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自己從事食用菌研究和推廣50多年了,在這個過程中經歷過很多挫折,也想到過放棄,但每次到基地看到菇農渴求食用菌專業知識的眼神,都不忍離開他們,最終一路堅持下來了。如今看到產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的時候,我很欣慰:當初選擇菌業這條路沒有走錯!未來,初心不改,希望在服務產業、帶動百姓致富上砥礪前行,為食用菌產業發展鞠躬盡瘁!”
責任:脫貧摘帽 代表有責
素有“全國花菇第一縣”之稱的泌陽縣在產業扶貧上擁有區位特色優勢。“公司一定要擔當社會責任,把優勢化為扶貧效益。”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禹宗本認真履職、主動作為。
全省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禹宗本主動請纓,找到縣領導,想利用公司遍布全縣的35個食用菌生產基地開展產業幫扶,以期讓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食用菌種植邁上脫貧致富路。
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雨露菌業發揮自身優勢,探索出“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創造性地在全縣開展零成本投入、零距離就業和零風險經營的“三零”產業帶動扶貧,破解了扶貧從“輸血助氧”到“造血制氧”的難題,實現了“扶志到增智”的貧困戶都能熟練掌握一門食用菌栽培技術,從而達到永久性脫貧。
2017年年初,公司作為區域內食用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發揮自身優勢,參與20個貧困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項目建設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在大棚選址、選料、搭建,菌種育種、購料、分配以及技術人員培訓、下村指導等各個環節精心安排、統一標準,求真務實、環環督導。
王店鎮小河村貧困戶王霞說起雨露菌業實施的零成本投入幫扶模式,贊不絕口。由于父母年邁多病,丈夫因病去世,兩個孩子上學,自己一沒技術、二沒本錢,王霞存束手無策。2017年3月,她到禹莊村的雨露菌業食用菌生產基地種蘑菇。“俺沒投入一分本錢,幫助雨露菌業食用菌基地管理蘑菇。菇棚、菇棒等都由基地提供,我只負責管理,到頭來的利潤我和基地分成。這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事啊!”王霞興奮地說。經過6個月的精心管理,她負責種植的1萬袋蘑菇賣了近10萬元。除去成本,她分得紅利3.7萬多元。在王店鎮和楊家集鎮,像她這樣不投入一分錢就能從雨露菌業分得利潤的貧困戶有261戶。
馬谷田鎮馬谷田村大楊村民組的楊新潮的妻子患有精神病需要長期吃藥,10歲的孩子正在上小學。為了照顧妻子和孩子,楊新潮幾乎出不了門。經過鎮政府牽線搭橋,楊新潮用5萬元扶貧貸款入股雨露菌業,由雨露菌業根據收入情況年終給予分紅。“今年春節前,俺就拿到了雨露菌業的分紅款3750塊錢。”說起雨露菌業給自己送分紅款的事,楊新潮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據了解,2017年,雨露菌業共給馬谷田鎮20戶像楊新潮這樣的貧困戶發放分紅款6萬元。
目前,泌陽縣20個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共建設成228座標準溫室大棚、2座連棟溫室大棚,統一配備自動噴水、控溫控濕等物聯網裝置,實現了食用菌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在2017年度,該公司金融扶貧精準扶貧對象90戶,發放扶貧款27萬元;產業直投帶動286戶,發放扶貧款57.2萬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貧困村分紅26萬多元。
“在幫助貧困戶脫貧的同時,我們泌陽縣食用菌產業也得到迅猛發展,逐年遞增。2016年,全縣共種植菌棒2.5億支,比2015年多0.2億支;2017年全縣共種植菌棒3億支,產值由34億元增加到40億元,并帶動了餐飲、運輸等行業的發展,一年能為泌陽增收10億多元。”禹宗本說,“今年,我們又將4680戶16380人納入食用菌產業幫扶計劃。只要這些貧困戶跟著我們好好干,今年年底實現脫貧不成問題!”多年來,他先后為菇農免費代購各種原材料90多萬噸,供應菌種300多萬公斤,免費為軍烈屬、困難戶供應菌種160多萬公斤;通過免費提供產前代購原料、供應菌種,產中技術服務,產后回收、加工等全程服務,輻射和吸納了近12萬人從事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工作,帶動周邊3.6萬戶菇農年創效益13億多元。
2017年4月26日,時任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到公司考察時,對當地食用菌產業扶貧寄予厚望,對發展真菌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的有效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對科技研發水平給予高度評價,鼓勵禹宗本再接再厲,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服務社會,造福人民。
心聲:讓食用菌產業成為河南名片
禹宗本表示:“省委、省政府始終把食用菌產業化作為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戰略措施來抓,這是老百姓的福利,也是行業發展的機遇。”
近年,河南省食用菌產業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年末,全省食用菌總產量達520萬噸,總產值391億元,年均增速分別為11.6%和15.6%,居全國首位。
“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沒有食用菌品種認證機構,缺乏香菇文化,餐飲文化和市場文化宣傳力度不夠,也沒有具體的政策措施來推動產業發展,導致其多元化發展勢頭較弱。”因此,禹宗本建議:引導公共項目和企業資金投入基礎性研究,建立產、學、研協作機制,在大專院校或農業廳組建食用菌品種認證機構,推動食用菌育種材料和育種方法的創新。食用菌設施裝備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逐步縮小生產設備、裝備技術水平與日韓和歐美的差距,為實現“一帶一路”、“走出去”奠定基礎。同時,加快綜合性食用菌園區建設,促進食用菌栽培種植、保鮮加工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揮各地域資源優勢,形成一大批區域特色明顯、功能定位清晰和后續潛力豐富的特色區域,提升產業綜合效益,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和健康服務。